特别报道

今日同塔梅

同塔梅素有九龙江平原的“酸质袋”和“洪灾中心”之称,曾经让试图开发农业的许多国际科学家灰心。可是,历经40年(1975~2015),南部居民改良酸性土壤和控制洪水事业打造了奇迹,使这个地方变成了国家的大谷仓,有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越南变成世界大米出口强国。
开发同塔梅的长征

据史料记载,同塔梅的名称从19世纪初出现,地处前江下游,地形盆状低洼,土壤酸化、芦苇丛生。半年洪灾,一片汪洋;半年干旱,土地龟裂,植物无法存活,只好荒废。法国殖民者占领南部后,曾派专家实地研究种植水稻,但也无果而归。

酸渍化使土地质量和居民生活大受影响。对于来到此地垦荒立业初期的艰辛,隆安省盛化县新西乡农民阮成才记忆犹新:“当时这里很荒凉,走一公里才能看到一栋房子。水源严重酸化,居民要把方格巾两头扎住,中间放上灶灰,把水倒进去中和后才能喝。”

国家统一后,面临全国缺粮的紧迫问题,此区各省先后组织移民迁到同塔梅开垦,大规模种植水稻。



同塔梅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干部在稻田酸渍地研究。本报记者  黎明  摄

科学家们在进行同塔梅地质研究。图/资料

改良同塔梅酸性土壤和控制洪水事业打造了南部居民的奇迹。本报资料

同塔梅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干部在考察研究网棚种植的耐酸水稻。本报记者  黎明  摄



同塔梅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的适应当地土壤的稻种。图/资料

隆安省盛化县新西乡种植的柠檬和其它经济作物。本报记者  通海  摄

在同塔梅酸渍地种植的菠萝。本报记者  通海  摄

隆安省盛化县渠道旁的居民区。本报记者  黎明  摄

隆安省建祥镇全景。本报记者  通海  摄
 
同塔梅是宽达697000公顷低洼地的名称,占九龙江平原面积的近18%,横跨隆安、前江和同塔三省,其中隆安占约50%。
来自槟椥、前江、金瓯、隆安等地的数千人迁到同塔梅成立种稻农场。6年后(1976~1982年)共有27个国营农场,形成三个种稻区:永兴、同塔、木化,总面积为222369公顷。由于一年只能种一造,所以效益不高。

谈及征服和改造此地的功劳,同塔梅居民念念不忘已故总理武文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时任部长议会副主席的武文杰同隆安、前江、同塔三省领导一起研究了改造该地土壤的措施,出台了“与洪共处”和“把洪水赶到西海”等计划,排除洪水、引入淡水、去酸洗碱,活化了数十万公顷土地。

从此,很多研究团队、科学家自告奋勇来到同塔梅实地考察研究。胡志明市地理与资源研究院副教授胡文九博士研究组的重要研究课题,堪称同塔梅开发指南。胡博士认为首先必须搞好水利,其次必须给农民指出什么地方应该种植什么。

在武文杰的给力指导下,上述计划卓有成效地付诸实现。一系列源头渠如鸿御、永兴等,以及28、79、12号支渠得到挖掘,引水入田。

从前江和万古江的淡水注入同塔梅不仅给农田清毒洗酸,而且还有利于向东海排洪,给作物、人民提供淡水。有了淡水,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荒地面积不断缩小。

1983年,同塔梅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在隆安省永兴县成立,其任务是研究在酸地成功种植水稻的切实办法。

在此期间,该中心研究出的深水播种,施用熔成磷肥等措施逐渐广泛应用。同时,大面积种植两造稳收的耐酸、高产、抗病虫害力强的QR 50404 和IR 59606国家稻种。

同塔梅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阮曰强硕士认为,改造水利系统、找出耐酸稻种、采用有效的种稻技术、化肥及治酸措施是改变同塔梅的重要突破。

 
九龙江平原最大谷仓


"隆安省同塔梅的种植业产值占总产值的85%,其中水稻占80%。全省稻谷年产量约达285万吨,种植面积近150000公顷;番薯3000多公顷,平均产量85公担/公顷,总产量超过27000吨;西瓜2000公顷,产量200公担/公顷,总产量42000吨;芝麻1500公顷,产量6.6公担/公顷,总产量近1000吨。”
(隆安省农业与发展农村厅厅长陈文煌)
解放后,同塔梅主要种植一造稻,年产量仅约70~80万吨,而今种植面积已增加35万公顷,可种2至3 造,年总产量可达350万吨(2014年数字)。每年,同塔梅谷仓贡献越南大米出口总量的20%。

今年9月初,我们走访同塔梅正值夏秋造水稻收获季节。路两旁是金黄的稻田,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沥青路、电网和清洁水管延伸到各边境县乡。坚固的抗洪屋让居民安居乐业。

隆安省建祥镇2013年得到了全面升级改善,是边境地区新农村面貌之一,表明同塔梅40年后的飞跃发展。

隆安省建祥镇宣盛乡40多年与水稻种植业结缘的农民武氏红已经把昔日的30公顷草甸变成葱绿的稻田。从一年一造、公顷产量只有1~2吨,现在一年种到3造,平均公顷产量为7~8吨,有的年甚至高达10~11吨。

 
 

同塔梅一望无际的稻田。本报记者  通海  摄

目前,同塔梅农民实行机械化,增加产量和节省费用。本报记者  黎明  摄

在同塔梅稻田上的收割、脱粒、运输等工序。本报记者  通海  摄



利用水路运输稻谷到大米加工厂。本报记者  黎明  摄

 
 今种植面积已增加35万公顷,可种2至3 造,年总产量可达350万吨(2014年数字)。每年,同塔梅谷仓贡献越南大米出口总量的20%。
目前,除了传统水稻种植区外,同塔梅还种植多种其它经济作物。在盛化、新盛、木化、新兴、永兴等酸渍地和劣质地上除两造水稻外,年底还间种一造西瓜;前江省新福县多种番薯;隆安省盛化县种植菠萝、火龙果,永兴、新兴县种植菠萝、柠檬等。一些湿地,重酸地长满了红树林、睡莲、荷花等。

隆安省农业与发展农村厅厅长陈文煌称,同塔梅的农作物结构调整有助于增加产量、种类多样化,面向多种经营。但是,水稻仍是当地主打的先锋作物。

尽管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以正确的方向和适合当地实际的举措,同塔梅正打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南部粮食总公司(VINAFOOD2)大米生产线全景。本报记者  黎明  摄



VINAFOOD2采用日本工艺的安全大米包装线。本报记者  黎明  摄

在 VINAFOOD2检查大米质量。本报记者  黎明  摄

文/山义
图/黎明  通海  本报资料

文/山义 图/黎明 通海 本报资料

北山弓形地带之宝物

北山弓形地带之“宝物”

北山弓形地带在考古、历史、文化和地貌、地质方面的独特价值不仅被科学界视为“宝物”,也是谅山省未来全球地质公园周边旅游发展的“钥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