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风情 阮朝木版记载的升龙皇城 03/03/2019 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升龙皇城集建筑艺术、技术和帝王都市规划视野于一身。阮朝木版和皇城遗迹证明昔日京城升龙是越南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据《大越史记全书》木版卷二刻面二记载:“……秋天七月,李公蕴皇帝迁都大罗城。御船来到城下,有一条龙出现,于是皇帝命更名升龙”。 迁都升龙后,李公蕴帝开始兴建乾元殿作为上朝地点;集贤殿和讲武殿均设有龙纹毯;龙安殿和龙瑞殿为帝寝宫;翠华和龙瑞宫为嫔妃住所;筑城挖壕。 戊子年(808年)扩建大罗城的刻面。 1010年李公蕴皇帝《迁都诏》刻面。 李太祖皇帝1010年命建升龙皇城宫殿和城门的刻面。 李公蕴皇帝甲子年(1024年)命修缮升龙城的刻面。 李圣宗皇帝丁酉年(1057年)命建报天塔的刻面。 庚寅年(1230年)陈太宗皇帝命扩建升龙皇城东西面的宫殿、楼阁的刻面。 陈太宗皇帝癸卯年(1243年)命建龙凤城的刻面。 庚戌年(1430年)黎太祖皇帝把升龙更名东都的刻面。 庚戌年(1430年)黎太祖皇帝把升龙更名东都的刻面。 李圣宗皇帝乙酉年(1465年)命修缮敬天殿的刻面。 嘉隆皇帝乙酉年(1805年)命更名升龙的刻面。 明命皇帝辛巳年(1821年)命建静北楼的刻面。 《大越史记全书》木版卷三刻面一、二记载李圣宗皇帝1057年命建报天塔也称大胜资天宝塔):“塔高数十丈,十二层”)。 《大越史记全书》木版记载:“庚寅年(1230),陈太宗皇帝扩建大罗城外,四道城门由四霜兵守卫。1243年重修国子监”。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木版卷二刻面十记载陈朝把升龙更名东都。黎-莫朝代,升龙皇城得以增建修缮。卷十九刻面三十二记载:“1428年,李太祖命建万寿殿、敬天殿、勤政殿”。 世界文化遗产升龙皇城。本报记者功达摄 游客了解1010年李公蕴皇帝《迁都诏》刻版。本报记者功达摄 “阮朝木版记载的升龙皇城”展览在升龙皇城遗迹区举行。 年轻人对“阮朝木版记载的升龙皇城”展览颇感兴趣。 游客观看1010年李公蕴皇帝《迁都诏》刻面。 许多游客拍照留作资料。 若干制作和印刷工具。 在第四号国家档案中心保存的木版之一。 若干印刷工具。 从阮朝刻版印出的《大越史记全书》和《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 《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木版卷二十四刻面四记载:“1819年嘉隆皇帝命修缮升龙城,派遣北城五军和象军5300人做工”。 阮朝木版由阮朝国史馆刻制共34618块,是19世纪和20世纪反刻在木板上以便印书的汉-喃字文本,用于大量印刷,向民众广为宣传普及社会准则、法规、帝王功名业绩、历史事件、时局变动、清剿盗匪行动等等。2009年,阮朝木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资料遗产。 报道/功达 报道/功达
越南风情 阮朝木版记载的升龙皇城 03/03/2019 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升龙皇城集建筑艺术、技术和帝王都市规划视野于一身。阮朝木版和皇城遗迹证明昔日京城升龙是越南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据《大越史记全书》木版卷二刻面二记载:“……秋天七月,李公蕴皇帝迁都大罗城。御船来到城下,有一条龙出现,于是皇帝命更名升龙”。 迁都升龙后,李公蕴帝开始兴建乾元殿作为上朝地点;集贤殿和讲武殿均设有龙纹毯;龙安殿和龙瑞殿为帝寝宫;翠华和龙瑞宫为嫔妃住所;筑城挖壕。 戊子年(808年)扩建大罗城的刻面。 1010年李公蕴皇帝《迁都诏》刻面。 李太祖皇帝1010年命建升龙皇城宫殿和城门的刻面。 李公蕴皇帝甲子年(1024年)命修缮升龙城的刻面。 李圣宗皇帝丁酉年(1057年)命建报天塔的刻面。 庚寅年(1230年)陈太宗皇帝命扩建升龙皇城东西面的宫殿、楼阁的刻面。 陈太宗皇帝癸卯年(1243年)命建龙凤城的刻面。 庚戌年(1430年)黎太祖皇帝把升龙更名东都的刻面。 庚戌年(1430年)黎太祖皇帝把升龙更名东都的刻面。 李圣宗皇帝乙酉年(1465年)命修缮敬天殿的刻面。 嘉隆皇帝乙酉年(1805年)命更名升龙的刻面。 明命皇帝辛巳年(1821年)命建静北楼的刻面。 《大越史记全书》木版卷三刻面一、二记载李圣宗皇帝1057年命建报天塔也称大胜资天宝塔):“塔高数十丈,十二层”)。 《大越史记全书》木版记载:“庚寅年(1230),陈太宗皇帝扩建大罗城外,四道城门由四霜兵守卫。1243年重修国子监”。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木版卷二刻面十记载陈朝把升龙更名东都。黎-莫朝代,升龙皇城得以增建修缮。卷十九刻面三十二记载:“1428年,李太祖命建万寿殿、敬天殿、勤政殿”。 世界文化遗产升龙皇城。本报记者功达摄 游客了解1010年李公蕴皇帝《迁都诏》刻版。本报记者功达摄 “阮朝木版记载的升龙皇城”展览在升龙皇城遗迹区举行。 年轻人对“阮朝木版记载的升龙皇城”展览颇感兴趣。 游客观看1010年李公蕴皇帝《迁都诏》刻面。 许多游客拍照留作资料。 若干制作和印刷工具。 在第四号国家档案中心保存的木版之一。 若干印刷工具。 从阮朝刻版印出的《大越史记全书》和《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 《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木版卷二十四刻面四记载:“1819年嘉隆皇帝命修缮升龙城,派遣北城五军和象军5300人做工”。 阮朝木版由阮朝国史馆刻制共34618块,是19世纪和20世纪反刻在木板上以便印书的汉-喃字文本,用于大量印刷,向民众广为宣传普及社会准则、法规、帝王功名业绩、历史事件、时局变动、清剿盗匪行动等等。2009年,阮朝木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资料遗产。 报道/功达 报道/功达
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升龙皇城集建筑艺术、技术和帝王都市规划视野于一身。阮朝木版和皇城遗迹证明昔日京城升龙是越南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据《大越史记全书》木版卷二刻面二记载:“……秋天七月,李公蕴皇帝迁都大罗城。御船来到城下,有一条龙出现,于是皇帝命更名升龙”。 迁都升龙后,李公蕴帝开始兴建乾元殿作为上朝地点;集贤殿和讲武殿均设有龙纹毯;龙安殿和龙瑞殿为帝寝宫;翠华和龙瑞宫为嫔妃住所;筑城挖壕。 戊子年(808年)扩建大罗城的刻面。 1010年李公蕴皇帝《迁都诏》刻面。 李太祖皇帝1010年命建升龙皇城宫殿和城门的刻面。 李公蕴皇帝甲子年(1024年)命修缮升龙城的刻面。 李圣宗皇帝丁酉年(1057年)命建报天塔的刻面。 庚寅年(1230年)陈太宗皇帝命扩建升龙皇城东西面的宫殿、楼阁的刻面。 陈太宗皇帝癸卯年(1243年)命建龙凤城的刻面。 庚戌年(1430年)黎太祖皇帝把升龙更名东都的刻面。 庚戌年(1430年)黎太祖皇帝把升龙更名东都的刻面。 李圣宗皇帝乙酉年(1465年)命修缮敬天殿的刻面。 嘉隆皇帝乙酉年(1805年)命更名升龙的刻面。 明命皇帝辛巳年(1821年)命建静北楼的刻面。 《大越史记全书》木版卷三刻面一、二记载李圣宗皇帝1057年命建报天塔也称大胜资天宝塔):“塔高数十丈,十二层”)。 《大越史记全书》木版记载:“庚寅年(1230),陈太宗皇帝扩建大罗城外,四道城门由四霜兵守卫。1243年重修国子监”。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木版卷二刻面十记载陈朝把升龙更名东都。黎-莫朝代,升龙皇城得以增建修缮。卷十九刻面三十二记载:“1428年,李太祖命建万寿殿、敬天殿、勤政殿”。 世界文化遗产升龙皇城。本报记者功达摄 游客了解1010年李公蕴皇帝《迁都诏》刻版。本报记者功达摄 “阮朝木版记载的升龙皇城”展览在升龙皇城遗迹区举行。 年轻人对“阮朝木版记载的升龙皇城”展览颇感兴趣。 游客观看1010年李公蕴皇帝《迁都诏》刻面。 许多游客拍照留作资料。 若干制作和印刷工具。 在第四号国家档案中心保存的木版之一。 若干印刷工具。 从阮朝刻版印出的《大越史记全书》和《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 《大南实录正编第一纪》木版卷二十四刻面四记载:“1819年嘉隆皇帝命修缮升龙城,派遣北城五军和象军5300人做工”。 阮朝木版由阮朝国史馆刻制共34618块,是19世纪和20世纪反刻在木板上以便印书的汉-喃字文本,用于大量印刷,向民众广为宣传普及社会准则、法规、帝王功名业绩、历史事件、时局变动、清剿盗匪行动等等。2009年,阮朝木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资料遗产。 报道/功达
更多>> 神秘的美山圣地10/05/2025越南风情在越南中部广南省潍山县的群山密林之间,隐藏着一处极具神秘色彩与独特魅力的古老建筑群——美山圣地,这处世界遗产与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缅甸的蒲甘、老挝的瓦普寺、泰国的帕塔帕侬寺 清化傣族人的新米节04/05/2025越南风情顺化——龙之乡13/04/2025越南风情独特的赫蒙族高曹庙会06/04/2025越南风情吉仙国家公园03/04/2025越南风情川木县发挥海洋旅游优势01/04/2025越南风情活力充沛的胡志明市27/03/2025越南风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