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族人的独特竹历
竹历是芒族古老的历法,是一项独特的文化遗产,反映着其与自然、农时和民间信仰紧密相连的知识和世界观。
竹历还称刻历或芒族历,通常由长约40-60厘米的竹竿制成。每套竹历包括 12 根竹签,对应的12个月,上面刻有圆形、斜线、三角形等符号。这些符号预示着吉日凶日、大吉小吉日、禁忌日或指示何日宜于建房、婚嫁、上山去、沿溪走、播种和祭祀等具体活动。
对芒族人而言,竹历不仅是计时工具,更是指引生产和精神生活各项活动的“行动指南”。每逢年初,竹历持有者会“解历”——查看黄道吉日,避开禁忌,从而为整个村寨提供行动指引。芒族人建房、婚嫁等重大决定都需参照竹历。
并非人人都能制作或读懂竹历。按照传统,掌握并使用竹历的是“巫师”——芒族信仰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巫师”既是巫师,又是医师,更是古老知识宝库的守护者。此外,少数村长、族长或精通风俗和农时规律的老年人也可解读竹历。通常竹历持有者均精通古天文学。
目前,在现代化进程的强烈冲击下,竹历仅零星地出现在和平省(今为富寿省)芒比、芒望等少数芒族地区。掌握制作和解读竹历技能的人日益稀少,且大多年事已高。然而,竹历仍作为一种文化脉搏,深受芒族社区的珍视并获得研究人员的认可。尤为可喜的是,2022年,越南文化体育与旅游部已将芒族竹历承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举是对这项独特遗产的认可,它承载着芒族人民的精神和深厚文化底蕴。
文图/越南画报 越强 译/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