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信念与渴望的依托——三府母神 16/01/2017 2016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承认越人奉祀三府母神信仰活动遗产为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纯越的本土信仰,通过一位拥有创造、管理和护佑人类权能的至尊神祇—圣母的形象来尊崇大自然母亲女神。三府母神信仰活动的巅峰是充满奥秘的“候童”,也称“跳神”艺术,蕴含着人类强烈的生活信念和渴望,使得这种特殊信仰别开生面,长盛不衰。 瑞府:祭母吉地 越人有句俗语:“八月祭父,三月祭母”。每年农历八月祭父,悼念陈大圣(陈兴道)的功德;三月祭母,悼念柳杏圣母的功德。这是越人流传数千年的饮水思源的道义。 据母道研究者称,在越人奉祀三府母神的信仰活动中,被尊为“母仪天下”和越南“四不死”圣人之一的柳杏圣母就是上天母。她是掌管天空,主宰云雨、风暴、雷电等超自然力量的第一圣母。 在越南,尊奉母道和三府母神信仰活动遍布各地,但以南定省为中心,有400处之多,尤以务板县金泰乡的瑞府为焦点。瑞府是同三府母神信仰有关的著名建筑群,共有21处,其中的三处涉及柳杏圣母:仙香府(正府)、云吉府和柳主陵。 祭祀越人三府母神信仰的主神柳杏圣母的瑞府。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每年在瑞府举行的迎母仪式。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每逢月圆之夜,月游宫庙还称影府,是瑞府遗迹群建筑工程之一。相传,柳杏圣母在此地显灵赏月歌舞。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三府母神信仰的基本活动有祭礼、跳神、唱文和庙会。南定瑞府庙会举行于柳杏圣母忌日农历三月初三。 1975年,瑞府获得文化通讯部(今文化体育旅游部)列为国家级文化历史遗迹。2012年,该部将南定和河南两省的朝文和候童礼仪——越人三府母神信仰的典型演唱礼仪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瑞府庙会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推崇越人三府母神信仰的主神柳杏圣母。柳杏圣母在许多地方受到供奉,但以瑞府庙会的规模最大,活动形式也最丰富。庙会延续多日,最突出的是“唱文”和“候童”艺术表演,这是充满奥秘的信仰文化演唱礼仪,造成这种特殊信仰的特色和强烈生命力。诚如文化研究家们所说,瑞府是构成“柳杏史诗大演唱”的重要元素,表明瑞府正是越人三府母神信仰活动遗产的焦点。 母:越人心目中的主神 越南信仰文化研究和保护中心主任吴德盛教授介绍,越人的三府母神信仰活动是在奉祀女神信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视大自然为母亲,尊其为至高无上的神,拥有创造、管理、护佑人类的权能,赐给世人福禄寿。 16世纪以来,这种信仰活动成为了一种文化活动,对越南人社会和精神生活有深远影响。 母道信仰中的三府同宇宙的区域相应:天府(天空)、岳府(山林)、水府(江河)。圣母为一府之首。上天母(第一母)掌管天空,主宰云雨、风暴、雷电等;上岩母(第二母)掌管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山林;水母(第三母)掌管江河水域,惠及种稻业和渔业。 在三府神殿,柳杏圣母就是上天母,穿着红衣,坐在正中,水母(穿白衣)在左,上岩母(穿绿衣)在右。 奉祀三府母神神殿。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奉祀三府母神信仰中的众生和祀圣礼。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奉祀三府母神的供品。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在跳神前的众生祭礼和诸圣祭礼。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三府包括天府(天空)、岳府(山林)、水府(江河)。圣母为一府之首:上天母(第一母)掌管天空,主宰云雨、风暴、雷电等;上岩母神(第二母)掌管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山林;水母(第三母)掌管江河水域。 由于摄取其他宗教信仰的元素,除了上天母、上岩母和水母这三位至尊女神外,母道还供奉大约50位神,其中有些是被人民神圣化的历史人物和民族英雄,如陈兴道、范伍老等。有的不是京族人,而是岱、侬、瑶等族人。这就表明越人的三府母神信仰彰显饮水思源的传统,信仰化的爱国主义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文化交融。 颇有趣味的另一点是,三府母神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不同,它引领人们及其信念向往现世,追求现实人生非常自然而切实 的愿望:福禄寿,而不 引领人们向往死后的世界。 候童:存疑和秘密的礼仪 在三府母神信仰活动遗产中有一种礼仪非常特别,那就是“朝文-候童”——充满奥秘信仰文化色彩的民间演唱礼仪。人们希望借此同神灵沟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祈求。 研究家们指出,候童实质上是一种民间演唱形式,基于歌词优美、旋律悠扬的祭礼音乐“唱文”,结合婉转翩迁的舞蹈和庄严肃穆的礼仪,使候童者(“童丁”)进入激越的升华状态。 童丁是候童的直接实践者。不少人相信,他们有异常的功能,充当人与神沟通的媒介。他们是候童礼仪的中心人物,所以浓妆艳抹,衣着华丽,最漂亮,也最突出。特别是容貌尽显女性美。这体现了越人三府母神信仰中的女神崇拜特点。 《朝六》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朝上岳婆》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童丁在《西天第一母》神架表演。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两或四位童丁助手帮助童丁进香、上供品、换衣服。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童丁在《上岳姑娘》神架前打扮。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童丁的服饰丰富多彩,充分表现每位神圣的身世和性格。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越人的三府母神信仰活动是在奉祀女神信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视大自然为母亲,尊其为至高无上的神,拥有创造、管理、护佑人类的权能,赐给世人福禄寿。 在候童活动中,“宫文”是文曲的弹唱者。他们擅长以迷人的歌喉和琴声,激发童丁的情感,引其进入神灵的迷幻世界。 每场候童活动少不了二或四位童丁助手,叫做“候送”,俗称四柱。其职能是帮助童丁进香、上供品,换“架”时换衣服。 候童礼仪共有演唱曲目36个,俗称36架,每一架是一位神圣的事迹。一场候童一般只选出与之相应的若干架来进行,不会全套上演。 《七皇官》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朝东功婆》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小姑娘》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十皇官》神架。郑文部 摄 宫文使用音乐将童丁进入激越的升华状态。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不仅童丁,观众也被宫文吸引。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三府母神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不同,它引领人们及其信念向往现世,追求现实人生非常自然而切实的愿望:福禄寿,而不引领人们向往死后的世界。 至于候童的舞蹈则依童架的内容而异,有空手舞,洒圣水舞,赐福舞,献灯舞,扇舞,剑舞,戟舞,箭舞等。童丁的服饰丰富多彩,充分表现每位神圣的身世和性格,也表现童丁本人的性格和审美观。 总而言之,三府母神信仰的候童礼仪是独具一格的民间演唱艺术宝库,保藏着关于诸位神圣的许许多多传说故事和事迹。它营造了玄秘的信仰空间,也体现了生活在多民族、多色彩文化世界的越人的威仪庄重、乐观性和清纯美。 凭借上述诸多特别价值,2016年12月1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1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越人的三府母神信仰活动正式被列为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括各国驻越大使的外交团在南定省瑞府观看朝文-候童艺术。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向广大群众推介的唱文-候童礼仪。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文/清和 图/郑文部 文/清和 图/郑文部
特别报道 信念与渴望的依托——三府母神 16/01/2017 2016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承认越人奉祀三府母神信仰活动遗产为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纯越的本土信仰,通过一位拥有创造、管理和护佑人类权能的至尊神祇—圣母的形象来尊崇大自然母亲女神。三府母神信仰活动的巅峰是充满奥秘的“候童”,也称“跳神”艺术,蕴含着人类强烈的生活信念和渴望,使得这种特殊信仰别开生面,长盛不衰。 瑞府:祭母吉地 越人有句俗语:“八月祭父,三月祭母”。每年农历八月祭父,悼念陈大圣(陈兴道)的功德;三月祭母,悼念柳杏圣母的功德。这是越人流传数千年的饮水思源的道义。 据母道研究者称,在越人奉祀三府母神的信仰活动中,被尊为“母仪天下”和越南“四不死”圣人之一的柳杏圣母就是上天母。她是掌管天空,主宰云雨、风暴、雷电等超自然力量的第一圣母。 在越南,尊奉母道和三府母神信仰活动遍布各地,但以南定省为中心,有400处之多,尤以务板县金泰乡的瑞府为焦点。瑞府是同三府母神信仰有关的著名建筑群,共有21处,其中的三处涉及柳杏圣母:仙香府(正府)、云吉府和柳主陵。 祭祀越人三府母神信仰的主神柳杏圣母的瑞府。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每年在瑞府举行的迎母仪式。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每逢月圆之夜,月游宫庙还称影府,是瑞府遗迹群建筑工程之一。相传,柳杏圣母在此地显灵赏月歌舞。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三府母神信仰的基本活动有祭礼、跳神、唱文和庙会。南定瑞府庙会举行于柳杏圣母忌日农历三月初三。 1975年,瑞府获得文化通讯部(今文化体育旅游部)列为国家级文化历史遗迹。2012年,该部将南定和河南两省的朝文和候童礼仪——越人三府母神信仰的典型演唱礼仪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瑞府庙会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推崇越人三府母神信仰的主神柳杏圣母。柳杏圣母在许多地方受到供奉,但以瑞府庙会的规模最大,活动形式也最丰富。庙会延续多日,最突出的是“唱文”和“候童”艺术表演,这是充满奥秘的信仰文化演唱礼仪,造成这种特殊信仰的特色和强烈生命力。诚如文化研究家们所说,瑞府是构成“柳杏史诗大演唱”的重要元素,表明瑞府正是越人三府母神信仰活动遗产的焦点。 母:越人心目中的主神 越南信仰文化研究和保护中心主任吴德盛教授介绍,越人的三府母神信仰活动是在奉祀女神信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视大自然为母亲,尊其为至高无上的神,拥有创造、管理、护佑人类的权能,赐给世人福禄寿。 16世纪以来,这种信仰活动成为了一种文化活动,对越南人社会和精神生活有深远影响。 母道信仰中的三府同宇宙的区域相应:天府(天空)、岳府(山林)、水府(江河)。圣母为一府之首。上天母(第一母)掌管天空,主宰云雨、风暴、雷电等;上岩母(第二母)掌管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山林;水母(第三母)掌管江河水域,惠及种稻业和渔业。 在三府神殿,柳杏圣母就是上天母,穿着红衣,坐在正中,水母(穿白衣)在左,上岩母(穿绿衣)在右。 奉祀三府母神神殿。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奉祀三府母神信仰中的众生和祀圣礼。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奉祀三府母神的供品。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在跳神前的众生祭礼和诸圣祭礼。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三府包括天府(天空)、岳府(山林)、水府(江河)。圣母为一府之首:上天母(第一母)掌管天空,主宰云雨、风暴、雷电等;上岩母神(第二母)掌管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山林;水母(第三母)掌管江河水域。 由于摄取其他宗教信仰的元素,除了上天母、上岩母和水母这三位至尊女神外,母道还供奉大约50位神,其中有些是被人民神圣化的历史人物和民族英雄,如陈兴道、范伍老等。有的不是京族人,而是岱、侬、瑶等族人。这就表明越人的三府母神信仰彰显饮水思源的传统,信仰化的爱国主义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文化交融。 颇有趣味的另一点是,三府母神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不同,它引领人们及其信念向往现世,追求现实人生非常自然而切实 的愿望:福禄寿,而不 引领人们向往死后的世界。 候童:存疑和秘密的礼仪 在三府母神信仰活动遗产中有一种礼仪非常特别,那就是“朝文-候童”——充满奥秘信仰文化色彩的民间演唱礼仪。人们希望借此同神灵沟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祈求。 研究家们指出,候童实质上是一种民间演唱形式,基于歌词优美、旋律悠扬的祭礼音乐“唱文”,结合婉转翩迁的舞蹈和庄严肃穆的礼仪,使候童者(“童丁”)进入激越的升华状态。 童丁是候童的直接实践者。不少人相信,他们有异常的功能,充当人与神沟通的媒介。他们是候童礼仪的中心人物,所以浓妆艳抹,衣着华丽,最漂亮,也最突出。特别是容貌尽显女性美。这体现了越人三府母神信仰中的女神崇拜特点。 《朝六》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朝上岳婆》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童丁在《西天第一母》神架表演。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两或四位童丁助手帮助童丁进香、上供品、换衣服。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童丁在《上岳姑娘》神架前打扮。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童丁的服饰丰富多彩,充分表现每位神圣的身世和性格。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越人的三府母神信仰活动是在奉祀女神信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视大自然为母亲,尊其为至高无上的神,拥有创造、管理、护佑人类的权能,赐给世人福禄寿。 在候童活动中,“宫文”是文曲的弹唱者。他们擅长以迷人的歌喉和琴声,激发童丁的情感,引其进入神灵的迷幻世界。 每场候童活动少不了二或四位童丁助手,叫做“候送”,俗称四柱。其职能是帮助童丁进香、上供品,换“架”时换衣服。 候童礼仪共有演唱曲目36个,俗称36架,每一架是一位神圣的事迹。一场候童一般只选出与之相应的若干架来进行,不会全套上演。 《七皇官》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朝东功婆》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小姑娘》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十皇官》神架。郑文部 摄 宫文使用音乐将童丁进入激越的升华状态。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不仅童丁,观众也被宫文吸引。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三府母神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不同,它引领人们及其信念向往现世,追求现实人生非常自然而切实的愿望:福禄寿,而不引领人们向往死后的世界。 至于候童的舞蹈则依童架的内容而异,有空手舞,洒圣水舞,赐福舞,献灯舞,扇舞,剑舞,戟舞,箭舞等。童丁的服饰丰富多彩,充分表现每位神圣的身世和性格,也表现童丁本人的性格和审美观。 总而言之,三府母神信仰的候童礼仪是独具一格的民间演唱艺术宝库,保藏着关于诸位神圣的许许多多传说故事和事迹。它营造了玄秘的信仰空间,也体现了生活在多民族、多色彩文化世界的越人的威仪庄重、乐观性和清纯美。 凭借上述诸多特别价值,2016年12月1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1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越人的三府母神信仰活动正式被列为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括各国驻越大使的外交团在南定省瑞府观看朝文-候童艺术。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向广大群众推介的唱文-候童礼仪。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文/清和 图/郑文部 文/清和 图/郑文部
2016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承认越人奉祀三府母神信仰活动遗产为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纯越的本土信仰,通过一位拥有创造、管理和护佑人类权能的至尊神祇—圣母的形象来尊崇大自然母亲女神。三府母神信仰活动的巅峰是充满奥秘的“候童”,也称“跳神”艺术,蕴含着人类强烈的生活信念和渴望,使得这种特殊信仰别开生面,长盛不衰。 瑞府:祭母吉地 越人有句俗语:“八月祭父,三月祭母”。每年农历八月祭父,悼念陈大圣(陈兴道)的功德;三月祭母,悼念柳杏圣母的功德。这是越人流传数千年的饮水思源的道义。 据母道研究者称,在越人奉祀三府母神的信仰活动中,被尊为“母仪天下”和越南“四不死”圣人之一的柳杏圣母就是上天母。她是掌管天空,主宰云雨、风暴、雷电等超自然力量的第一圣母。 在越南,尊奉母道和三府母神信仰活动遍布各地,但以南定省为中心,有400处之多,尤以务板县金泰乡的瑞府为焦点。瑞府是同三府母神信仰有关的著名建筑群,共有21处,其中的三处涉及柳杏圣母:仙香府(正府)、云吉府和柳主陵。 祭祀越人三府母神信仰的主神柳杏圣母的瑞府。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每年在瑞府举行的迎母仪式。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每逢月圆之夜,月游宫庙还称影府,是瑞府遗迹群建筑工程之一。相传,柳杏圣母在此地显灵赏月歌舞。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三府母神信仰的基本活动有祭礼、跳神、唱文和庙会。南定瑞府庙会举行于柳杏圣母忌日农历三月初三。 1975年,瑞府获得文化通讯部(今文化体育旅游部)列为国家级文化历史遗迹。2012年,该部将南定和河南两省的朝文和候童礼仪——越人三府母神信仰的典型演唱礼仪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瑞府庙会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推崇越人三府母神信仰的主神柳杏圣母。柳杏圣母在许多地方受到供奉,但以瑞府庙会的规模最大,活动形式也最丰富。庙会延续多日,最突出的是“唱文”和“候童”艺术表演,这是充满奥秘的信仰文化演唱礼仪,造成这种特殊信仰的特色和强烈生命力。诚如文化研究家们所说,瑞府是构成“柳杏史诗大演唱”的重要元素,表明瑞府正是越人三府母神信仰活动遗产的焦点。 母:越人心目中的主神 越南信仰文化研究和保护中心主任吴德盛教授介绍,越人的三府母神信仰活动是在奉祀女神信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视大自然为母亲,尊其为至高无上的神,拥有创造、管理、护佑人类的权能,赐给世人福禄寿。 16世纪以来,这种信仰活动成为了一种文化活动,对越南人社会和精神生活有深远影响。 母道信仰中的三府同宇宙的区域相应:天府(天空)、岳府(山林)、水府(江河)。圣母为一府之首。上天母(第一母)掌管天空,主宰云雨、风暴、雷电等;上岩母(第二母)掌管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山林;水母(第三母)掌管江河水域,惠及种稻业和渔业。 在三府神殿,柳杏圣母就是上天母,穿着红衣,坐在正中,水母(穿白衣)在左,上岩母(穿绿衣)在右。 奉祀三府母神神殿。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奉祀三府母神信仰中的众生和祀圣礼。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奉祀三府母神的供品。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在跳神前的众生祭礼和诸圣祭礼。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三府包括天府(天空)、岳府(山林)、水府(江河)。圣母为一府之首:上天母(第一母)掌管天空,主宰云雨、风暴、雷电等;上岩母神(第二母)掌管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山林;水母(第三母)掌管江河水域。 由于摄取其他宗教信仰的元素,除了上天母、上岩母和水母这三位至尊女神外,母道还供奉大约50位神,其中有些是被人民神圣化的历史人物和民族英雄,如陈兴道、范伍老等。有的不是京族人,而是岱、侬、瑶等族人。这就表明越人的三府母神信仰彰显饮水思源的传统,信仰化的爱国主义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文化交融。 颇有趣味的另一点是,三府母神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不同,它引领人们及其信念向往现世,追求现实人生非常自然而切实 的愿望:福禄寿,而不 引领人们向往死后的世界。 候童:存疑和秘密的礼仪 在三府母神信仰活动遗产中有一种礼仪非常特别,那就是“朝文-候童”——充满奥秘信仰文化色彩的民间演唱礼仪。人们希望借此同神灵沟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祈求。 研究家们指出,候童实质上是一种民间演唱形式,基于歌词优美、旋律悠扬的祭礼音乐“唱文”,结合婉转翩迁的舞蹈和庄严肃穆的礼仪,使候童者(“童丁”)进入激越的升华状态。 童丁是候童的直接实践者。不少人相信,他们有异常的功能,充当人与神沟通的媒介。他们是候童礼仪的中心人物,所以浓妆艳抹,衣着华丽,最漂亮,也最突出。特别是容貌尽显女性美。这体现了越人三府母神信仰中的女神崇拜特点。 《朝六》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朝上岳婆》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童丁在《西天第一母》神架表演。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两或四位童丁助手帮助童丁进香、上供品、换衣服。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童丁在《上岳姑娘》神架前打扮。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童丁的服饰丰富多彩,充分表现每位神圣的身世和性格。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越人的三府母神信仰活动是在奉祀女神信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视大自然为母亲,尊其为至高无上的神,拥有创造、管理、护佑人类的权能,赐给世人福禄寿。 在候童活动中,“宫文”是文曲的弹唱者。他们擅长以迷人的歌喉和琴声,激发童丁的情感,引其进入神灵的迷幻世界。 每场候童活动少不了二或四位童丁助手,叫做“候送”,俗称四柱。其职能是帮助童丁进香、上供品,换“架”时换衣服。 候童礼仪共有演唱曲目36个,俗称36架,每一架是一位神圣的事迹。一场候童一般只选出与之相应的若干架来进行,不会全套上演。 《七皇官》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朝东功婆》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小姑娘》神架。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十皇官》神架。郑文部 摄 宫文使用音乐将童丁进入激越的升华状态。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不仅童丁,观众也被宫文吸引。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三府母神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不同,它引领人们及其信念向往现世,追求现实人生非常自然而切实的愿望:福禄寿,而不引领人们向往死后的世界。 至于候童的舞蹈则依童架的内容而异,有空手舞,洒圣水舞,赐福舞,献灯舞,扇舞,剑舞,戟舞,箭舞等。童丁的服饰丰富多彩,充分表现每位神圣的身世和性格,也表现童丁本人的性格和审美观。 总而言之,三府母神信仰的候童礼仪是独具一格的民间演唱艺术宝库,保藏着关于诸位神圣的许许多多传说故事和事迹。它营造了玄秘的信仰空间,也体现了生活在多民族、多色彩文化世界的越人的威仪庄重、乐观性和清纯美。 凭借上述诸多特别价值,2016年12月1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1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越人的三府母神信仰活动正式被列为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括各国驻越大使的外交团在南定省瑞府观看朝文-候童艺术。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向广大群众推介的唱文-候童礼仪。本报记者 郑文部 摄 文/清和 图/郑文部
更多>> 关爱残疾人健康 不让任何人掉队11/04/2025特别报道在越南,法律上规定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约为700多万人。多年来,越南党和国家遵循“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方针,颁布了多项方针政策,并与全社会一道共同关心、照顾和保护残疾人。这些工作的成果体现了越南在保障人权,包括残疾人权利和利益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责任。 胡志明市西贡河滨绿色都市带25/03/2025特别报道北部手工艺村:从传统走向现代13/03/2025特别报道越南——街头美食天堂25/01/2025特别报道越南履行联合国维和使命的烙印21/12/2024特别报道首都河内——越南遗产城市10/10/2024特别报道沙巴--西北自然与文化交响曲18/09/2024特别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