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潜力 安会铜香炉 11/07/2019 热闹喧嚣的胡志明市鹅邑郡,近两百年来一直存在着著名的铸铜香炉村。 历经沧桑,佐馆、富林等胡志明市著名铸铜手艺村埋没了,只剩下安会铸铜村(今为胡志明市鹅邑郡第12坊潘辉益街)发展至今。全村目前有约10个手工香炉厂,专给南方市场供货。 我们参观陈文胜艺人的香炉厂。他家4代从事这行业了。他对我们高兴地说:“以前,鼎盛时期安会铜香炉畅销南方六省以及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今天,该行业不像以前那样兴盛了,但我将尽力守业,不让它失传”。 安会铸铜香炉村有着近两百年的历史。 今天,铸铜香炉各道工序纯手工制作。 模具是用粘土与炉灰、稻糠制成。 制作模具工序要耐心细致。 制模工序。 模具花纹加工技术。 铸造铜香炉工序之一。 铜香炉加工技术。 在铜香炉上雕刻花纹工序。 铸造铜香炉要经过多道复杂工序,工匠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纯手工制作。从配料、制模、加工到阴雕、浮雕、透雕或镶嵌等均由艺人担任。为了铸造出结实耐用、精致美观的铜香炉,每各厂都有自己独特的秘诀。 据陈文胜艺人说,安会铜香炉与工业大批量制造的铜香炉不难辨别。前者呈现深黄色、越擦越亮、不退色,后者常有绿黄色,用几年会失去光泽。特别的是,安会铜香炉外观端正庄严、线条精巧,富有神韵。因此,南方人喜欢用作祀器。 目前,胡志明市政府已给铸造铜香炉家庭提供贷款,寻找销路等,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这传统手工业。 陈文胜艺人家里供桌上的祀器。 安会铜香炉越擦越亮、不退色。 安会铜香炉呈现深黄色。 铜供杯。 安会铜香炉外观端正庄严、线条精巧。 文/阮莺 图/邓金芳 文/阮莺 图/邓金芳
地方潜力 安会铜香炉 11/07/2019 热闹喧嚣的胡志明市鹅邑郡,近两百年来一直存在着著名的铸铜香炉村。 历经沧桑,佐馆、富林等胡志明市著名铸铜手艺村埋没了,只剩下安会铸铜村(今为胡志明市鹅邑郡第12坊潘辉益街)发展至今。全村目前有约10个手工香炉厂,专给南方市场供货。 我们参观陈文胜艺人的香炉厂。他家4代从事这行业了。他对我们高兴地说:“以前,鼎盛时期安会铜香炉畅销南方六省以及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今天,该行业不像以前那样兴盛了,但我将尽力守业,不让它失传”。 安会铸铜香炉村有着近两百年的历史。 今天,铸铜香炉各道工序纯手工制作。 模具是用粘土与炉灰、稻糠制成。 制作模具工序要耐心细致。 制模工序。 模具花纹加工技术。 铸造铜香炉工序之一。 铜香炉加工技术。 在铜香炉上雕刻花纹工序。 铸造铜香炉要经过多道复杂工序,工匠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纯手工制作。从配料、制模、加工到阴雕、浮雕、透雕或镶嵌等均由艺人担任。为了铸造出结实耐用、精致美观的铜香炉,每各厂都有自己独特的秘诀。 据陈文胜艺人说,安会铜香炉与工业大批量制造的铜香炉不难辨别。前者呈现深黄色、越擦越亮、不退色,后者常有绿黄色,用几年会失去光泽。特别的是,安会铜香炉外观端正庄严、线条精巧,富有神韵。因此,南方人喜欢用作祀器。 目前,胡志明市政府已给铸造铜香炉家庭提供贷款,寻找销路等,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这传统手工业。 陈文胜艺人家里供桌上的祀器。 安会铜香炉越擦越亮、不退色。 安会铜香炉呈现深黄色。 铜供杯。 安会铜香炉外观端正庄严、线条精巧。 文/阮莺 图/邓金芳 文/阮莺 图/邓金芳
热闹喧嚣的胡志明市鹅邑郡,近两百年来一直存在着著名的铸铜香炉村。 历经沧桑,佐馆、富林等胡志明市著名铸铜手艺村埋没了,只剩下安会铸铜村(今为胡志明市鹅邑郡第12坊潘辉益街)发展至今。全村目前有约10个手工香炉厂,专给南方市场供货。 我们参观陈文胜艺人的香炉厂。他家4代从事这行业了。他对我们高兴地说:“以前,鼎盛时期安会铜香炉畅销南方六省以及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今天,该行业不像以前那样兴盛了,但我将尽力守业,不让它失传”。 安会铸铜香炉村有着近两百年的历史。 今天,铸铜香炉各道工序纯手工制作。 模具是用粘土与炉灰、稻糠制成。 制作模具工序要耐心细致。 制模工序。 模具花纹加工技术。 铸造铜香炉工序之一。 铜香炉加工技术。 在铜香炉上雕刻花纹工序。 铸造铜香炉要经过多道复杂工序,工匠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纯手工制作。从配料、制模、加工到阴雕、浮雕、透雕或镶嵌等均由艺人担任。为了铸造出结实耐用、精致美观的铜香炉,每各厂都有自己独特的秘诀。 据陈文胜艺人说,安会铜香炉与工业大批量制造的铜香炉不难辨别。前者呈现深黄色、越擦越亮、不退色,后者常有绿黄色,用几年会失去光泽。特别的是,安会铜香炉外观端正庄严、线条精巧,富有神韵。因此,南方人喜欢用作祀器。 目前,胡志明市政府已给铸造铜香炉家庭提供贷款,寻找销路等,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这传统手工业。 陈文胜艺人家里供桌上的祀器。 安会铜香炉越擦越亮、不退色。 安会铜香炉呈现深黄色。 铜供杯。 安会铜香炉外观端正庄严、线条精巧。 文/阮莺 图/邓金芳
更多>> 宁顺省提高芦笋经济价值25/04/2025地方潜力2009年底在宁顺省宁福县安海乡试种3000平方米的绿芦笋,至今,这种“耐旱耐沙”的作物已在当地“绿化”了750多公顷,并成为该省的主打农业作物之一,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边和陶器特色23/04/2025地方潜力宝竹陶村——占族人的文化艺术烙印24/03/2025地方潜力土河村的春卷皮11/09/2024地方潜力河内农产品出口27/08/2024地方潜力椰子之乡的手工艺产业17/07/2024地方潜力宁顺省盐田21/06/2024地方潜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