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林文榜荣军与第一家私人博物馆 17/09/2018 战争结束后,伤痕累累的荣军林文榜决定成立第一家越南私人博物馆——“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旨在缅怀牺牲的战友。 收集战争实物之旅 2006年10月11日,坐落在河内市富川县南朝乡橘村的“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正式成立,成为越南第一家私人博物馆,作为落实党和国家“报恩答义”工作的标杆。 1985年,时任一号国道辖区长的他,和同事们修理惹桥时在桥脚下发现了一枚重型炸弹埋在地里。 将炸弹挖出并无效化处理后,他在桥脚前砌个底座把弹壳放上去,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使他萌发了建立一家战争博物馆的念头。 2018年6月,适值胡志明主席发起爱国竞赛运动70周年纪念之际,林文榜先生是受到表彰的70名模范之一。 河内市委书记黄中海(右)向博物馆代表颁发奖状和赠送礼物。图/资料 林文榜先生(右三)在博物馆成立10周年纪念典礼上接受国家授予的三等劳动勋章(2016年)。图/资料 2018年6月,林文榜先生接受美国制片组的采访。 为了收集实物,林先生走遍全国各地的监狱和烈士陵园。图/资料 “我在一次战斗中重伤被俘,关在边和监狱,战友们不顾狱卒的暴打尽心尽力照顾我。国家解放后,许多人已经不在了,为了感恩他们的情义,我决定四出收集他们的遗物。”林先生回忆。 * 河内市富川县南朝乡南橘村“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获得三等劳动勋章。 * 2018年6月,适值胡志明主席发起爱国竞赛运动70周年纪念之际,林文榜先生是受到表彰的70名模范之一。 于是,林先生背上背包走遍全国各地,寻找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们,收集实物,花费不少心血和有限的退休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家12平方米的房子终于有了第一批实物。“后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带上部分实物给战友看,让他们了解我的意图并予以支持。”他说。为了兴建博物馆,林氏家族捐献了1600平方米土地。自此,踊跃捐赠实物的人士越来越多,而今藏品已增至5000多件。 爱国传统教育的红色地址 博物馆按主题分成10个展示区:胡伯伯与在富国监狱牺牲的烈士庙堂,抗美战争实物和照片,美伪军队的酷刑和罪行,在富国监狱革命战士的不屈不挠意志和党员们的活动等。 博物馆有15名老战士志愿充当“特约解说员”,堪称活的“藏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问世10多年,博物馆已接待许多参观团,有人出于怀念过去,有人出于拜访战友,有人出于好奇,想了解前辈们如何面对敌军的酷刑等。 抗美战争展示区。 博物馆拥有5000多件藏品。 林先生介绍美伪军队酷刑手段和罪行展示区。 林先生介绍美伪军队酷刑手段和罪行展示区。 抗法战争展示区。 问世10多年来,博物馆接待了数千参观团。图/资料 无论目的是什么,他们都对革命战士的勇气和意志十分敬佩。因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我希望这里能够再现民族历史的一部分,为年青一代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林先生表示。 陪同我们参观博物馆时,林先生停留在只有一包香烟大小的一面国旗前,给我们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他说,这是在富国监狱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用的国旗,负责保管它的最后一人是他的战友阮文余。 这是在富国监狱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用的国旗,负责保管它的最后一人是他的战友阮文余。 林先生说:“我希望这一代人将继续代替我们做这件事。” 文/草薇 图/毕山资料 文/草薇 图/毕山资料
人物 林文榜荣军与第一家私人博物馆 17/09/2018 战争结束后,伤痕累累的荣军林文榜决定成立第一家越南私人博物馆——“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旨在缅怀牺牲的战友。 收集战争实物之旅 2006年10月11日,坐落在河内市富川县南朝乡橘村的“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正式成立,成为越南第一家私人博物馆,作为落实党和国家“报恩答义”工作的标杆。 1985年,时任一号国道辖区长的他,和同事们修理惹桥时在桥脚下发现了一枚重型炸弹埋在地里。 将炸弹挖出并无效化处理后,他在桥脚前砌个底座把弹壳放上去,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使他萌发了建立一家战争博物馆的念头。 2018年6月,适值胡志明主席发起爱国竞赛运动70周年纪念之际,林文榜先生是受到表彰的70名模范之一。 河内市委书记黄中海(右)向博物馆代表颁发奖状和赠送礼物。图/资料 林文榜先生(右三)在博物馆成立10周年纪念典礼上接受国家授予的三等劳动勋章(2016年)。图/资料 2018年6月,林文榜先生接受美国制片组的采访。 为了收集实物,林先生走遍全国各地的监狱和烈士陵园。图/资料 “我在一次战斗中重伤被俘,关在边和监狱,战友们不顾狱卒的暴打尽心尽力照顾我。国家解放后,许多人已经不在了,为了感恩他们的情义,我决定四出收集他们的遗物。”林先生回忆。 * 河内市富川县南朝乡南橘村“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获得三等劳动勋章。 * 2018年6月,适值胡志明主席发起爱国竞赛运动70周年纪念之际,林文榜先生是受到表彰的70名模范之一。 于是,林先生背上背包走遍全国各地,寻找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们,收集实物,花费不少心血和有限的退休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家12平方米的房子终于有了第一批实物。“后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带上部分实物给战友看,让他们了解我的意图并予以支持。”他说。为了兴建博物馆,林氏家族捐献了1600平方米土地。自此,踊跃捐赠实物的人士越来越多,而今藏品已增至5000多件。 爱国传统教育的红色地址 博物馆按主题分成10个展示区:胡伯伯与在富国监狱牺牲的烈士庙堂,抗美战争实物和照片,美伪军队的酷刑和罪行,在富国监狱革命战士的不屈不挠意志和党员们的活动等。 博物馆有15名老战士志愿充当“特约解说员”,堪称活的“藏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问世10多年,博物馆已接待许多参观团,有人出于怀念过去,有人出于拜访战友,有人出于好奇,想了解前辈们如何面对敌军的酷刑等。 抗美战争展示区。 博物馆拥有5000多件藏品。 林先生介绍美伪军队酷刑手段和罪行展示区。 林先生介绍美伪军队酷刑手段和罪行展示区。 抗法战争展示区。 问世10多年来,博物馆接待了数千参观团。图/资料 无论目的是什么,他们都对革命战士的勇气和意志十分敬佩。因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我希望这里能够再现民族历史的一部分,为年青一代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林先生表示。 陪同我们参观博物馆时,林先生停留在只有一包香烟大小的一面国旗前,给我们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他说,这是在富国监狱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用的国旗,负责保管它的最后一人是他的战友阮文余。 这是在富国监狱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用的国旗,负责保管它的最后一人是他的战友阮文余。 林先生说:“我希望这一代人将继续代替我们做这件事。” 文/草薇 图/毕山资料 文/草薇 图/毕山资料
战争结束后,伤痕累累的荣军林文榜决定成立第一家越南私人博物馆——“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旨在缅怀牺牲的战友。 收集战争实物之旅 2006年10月11日,坐落在河内市富川县南朝乡橘村的“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正式成立,成为越南第一家私人博物馆,作为落实党和国家“报恩答义”工作的标杆。 1985年,时任一号国道辖区长的他,和同事们修理惹桥时在桥脚下发现了一枚重型炸弹埋在地里。 将炸弹挖出并无效化处理后,他在桥脚前砌个底座把弹壳放上去,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使他萌发了建立一家战争博物馆的念头。 2018年6月,适值胡志明主席发起爱国竞赛运动70周年纪念之际,林文榜先生是受到表彰的70名模范之一。 河内市委书记黄中海(右)向博物馆代表颁发奖状和赠送礼物。图/资料 林文榜先生(右三)在博物馆成立10周年纪念典礼上接受国家授予的三等劳动勋章(2016年)。图/资料 2018年6月,林文榜先生接受美国制片组的采访。 为了收集实物,林先生走遍全国各地的监狱和烈士陵园。图/资料 “我在一次战斗中重伤被俘,关在边和监狱,战友们不顾狱卒的暴打尽心尽力照顾我。国家解放后,许多人已经不在了,为了感恩他们的情义,我决定四出收集他们的遗物。”林先生回忆。 * 河内市富川县南朝乡南橘村“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获得三等劳动勋章。 * 2018年6月,适值胡志明主席发起爱国竞赛运动70周年纪念之际,林文榜先生是受到表彰的70名模范之一。 于是,林先生背上背包走遍全国各地,寻找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们,收集实物,花费不少心血和有限的退休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家12平方米的房子终于有了第一批实物。“后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带上部分实物给战友看,让他们了解我的意图并予以支持。”他说。为了兴建博物馆,林氏家族捐献了1600平方米土地。自此,踊跃捐赠实物的人士越来越多,而今藏品已增至5000多件。 爱国传统教育的红色地址 博物馆按主题分成10个展示区:胡伯伯与在富国监狱牺牲的烈士庙堂,抗美战争实物和照片,美伪军队的酷刑和罪行,在富国监狱革命战士的不屈不挠意志和党员们的活动等。 博物馆有15名老战士志愿充当“特约解说员”,堪称活的“藏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问世10多年,博物馆已接待许多参观团,有人出于怀念过去,有人出于拜访战友,有人出于好奇,想了解前辈们如何面对敌军的酷刑等。 抗美战争展示区。 博物馆拥有5000多件藏品。 林先生介绍美伪军队酷刑手段和罪行展示区。 林先生介绍美伪军队酷刑手段和罪行展示区。 抗法战争展示区。 问世10多年来,博物馆接待了数千参观团。图/资料 无论目的是什么,他们都对革命战士的勇气和意志十分敬佩。因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我希望这里能够再现民族历史的一部分,为年青一代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林先生表示。 陪同我们参观博物馆时,林先生停留在只有一包香烟大小的一面国旗前,给我们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他说,这是在富国监狱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用的国旗,负责保管它的最后一人是他的战友阮文余。 这是在富国监狱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用的国旗,负责保管它的最后一人是他的战友阮文余。 林先生说:“我希望这一代人将继续代替我们做这件事。” 文/草薇 图/毕山资料
更多>> 阮潘坚博士为社会创造惠民产品的科学家01/04/2025人物提及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杰出人士,河内百科大学健康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阮潘坚博士定是其中之一。这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拥有了40多项已商业化的实用发明,10种有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产品。近期,他与陈尚广副教授、博士共同参与研发治疗骨关节疾病的REVIVE BK外用凝胶,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他坚持不懈的创新历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爱科学的年轻人。 人民艺术家赵忠坚与改良艺术创新故事09/03/2025人物权善得与越南爵士乐19/01/2025人物两次参加非洲维和部队的女军官20/12/2024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河内遗产城16/12/2024人物阮芳娥大使与民间外交故事16/12/2024人物击剑运动员武成安29/09/2024人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