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西贡最后一位“旧书医生”

年届六旬的武文朗先生被顾客昵称为“旧书医生”,现是胡志明市唯一的旧书修复人。40多年来,他成功修复了数白万本旧书,为市民保留了无价的知识宝库。

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带上一本破损的旧书:巴赫金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诗法》来到第3郡李政胜街一条小巷里朗老的住所兼工作室。乍一看,朗老就说:“这本书1985年印刷,是从北部带来的,在越南1985年版的这种书现存不到100册”。

他对书籍的精深知识令我非常惊讶。

通过交谈得知,15岁他在同学家开办的印刷厂打杂,1978年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合作社印刷厂打工,负责装订新书和修理旧书。他回忆说:“我两岁犯上小儿麻痹症右腿残废,不能追求文学教师梦,所以看到适合身体条件的装订书籍工作便选定了。”


西贡最后一位“旧书医生”武文朗。

朗老的住所兼工作室。

发霉和虫蛀的旧书。

顾客的旧书。

乳胶粘合书脊。

朗老修复旧书的工具。

朗老细心谨慎地逐页拆开……

老旧破损的书。

朗老细心修复旧书。

打孔穿线缝上。

许多年轻人找到朗老修复自己喜爱的书籍。

随着旧书的破损状况而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非常严重,需要进行“大手术”。他细心谨慎地逐页拆开,清洁完毕依序叠好,打孔穿线缝上。

我带上一本破损的旧书:巴赫金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诗法》来到第3郡李政胜街一条小巷里朗老的住所兼工作室。乍一看,朗老就说:“这本书1985年印刷,是从北部带来的,在越南1985年版的这种书现存不到100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少书迷爱书如命,稍微破损就要翻新,旧书修复业很吃香。互联网出现后,阅读习惯渐渐淡化,顾客随之减少。朗老说:“一切工序都是手工操作,许多书纸质已经腐化,手重一点就会破烂,必须格外小心。一天只能做几本,即便鼎盛时期我也发不了财。”

朗老的顾客一般是大年纪人、旧书商或书藏家。然而,五年前,有一名小学男生跟着父亲带来一本开了线散了页的书请修复。朗先生问:“这种书现在出版很多,为什么不买一本新的,买价又比修价便宜”。男生答道:“因为这是老师给的礼物,所以我要保留它。”

朗老每天可以“治愈”3至5本书,每本报酬2万至5万越盾。有的顾客要求恢复原状,书皮破烂也只能修修补补,不换新的。他表示,这活儿挺有趣,能接触很多好书,我争取阅读,丰富了我的知识。

也许因为如此,像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一本枯燥无味的文学理论书他一眼就认出了。朗老意味深长地说:“一本好书,你能看懂识透,体会深刻就会得益匪浅啊!”
 
报道/通海

报道/通海

人民艺术家赵忠坚与改良艺术创新故事

人民艺术家赵忠坚与改良艺术创新故事

越南改良剧院院长、人民艺术家赵忠坚因其在创新改良艺术方面所做的努力而受到观众和业界的广泛赞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