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林文榜荣军与第一家私人博物馆 17/09/2018 战争结束后,伤痕累累的荣军林文榜决定成立第一家越南私人博物馆——“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旨在缅怀牺牲的战友。 收集战争实物之旅 2006年10月11日,坐落在河内市富川县南朝乡橘村的“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正式成立,成为越南第一家私人博物馆,作为落实党和国家“报恩答义”工作的标杆。 1985年,时任一号国道辖区长的他,和同事们修理惹桥时在桥脚下发现了一枚重型炸弹埋在地里。 将炸弹挖出并无效化处理后,他在桥脚前砌个底座把弹壳放上去,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使他萌发了建立一家战争博物馆的念头。 2018年6月,适值胡志明主席发起爱国竞赛运动70周年纪念之际,林文榜先生是受到表彰的70名模范之一。 河内市委书记黄中海(右)向博物馆代表颁发奖状和赠送礼物。图/资料 林文榜先生(右三)在博物馆成立10周年纪念典礼上接受国家授予的三等劳动勋章(2016年)。图/资料 2018年6月,林文榜先生接受美国制片组的采访。 为了收集实物,林先生走遍全国各地的监狱和烈士陵园。图/资料 “我在一次战斗中重伤被俘,关在边和监狱,战友们不顾狱卒的暴打尽心尽力照顾我。国家解放后,许多人已经不在了,为了感恩他们的情义,我决定四出收集他们的遗物。”林先生回忆。 * 河内市富川县南朝乡南橘村“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获得三等劳动勋章。 * 2018年6月,适值胡志明主席发起爱国竞赛运动70周年纪念之际,林文榜先生是受到表彰的70名模范之一。 于是,林先生背上背包走遍全国各地,寻找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们,收集实物,花费不少心血和有限的退休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家12平方米的房子终于有了第一批实物。“后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带上部分实物给战友看,让他们了解我的意图并予以支持。”他说。为了兴建博物馆,林氏家族捐献了1600平方米土地。自此,踊跃捐赠实物的人士越来越多,而今藏品已增至5000多件。 爱国传统教育的红色地址 博物馆按主题分成10个展示区:胡伯伯与在富国监狱牺牲的烈士庙堂,抗美战争实物和照片,美伪军队的酷刑和罪行,在富国监狱革命战士的不屈不挠意志和党员们的活动等。 博物馆有15名老战士志愿充当“特约解说员”,堪称活的“藏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问世10多年,博物馆已接待许多参观团,有人出于怀念过去,有人出于拜访战友,有人出于好奇,想了解前辈们如何面对敌军的酷刑等。 抗美战争展示区。 博物馆拥有5000多件藏品。 林先生介绍美伪军队酷刑手段和罪行展示区。 林先生介绍美伪军队酷刑手段和罪行展示区。 抗法战争展示区。 问世10多年来,博物馆接待了数千参观团。图/资料 无论目的是什么,他们都对革命战士的勇气和意志十分敬佩。因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我希望这里能够再现民族历史的一部分,为年青一代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林先生表示。 陪同我们参观博物馆时,林先生停留在只有一包香烟大小的一面国旗前,给我们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他说,这是在富国监狱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用的国旗,负责保管它的最后一人是他的战友阮文余。 这是在富国监狱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用的国旗,负责保管它的最后一人是他的战友阮文余。 林先生说:“我希望这一代人将继续代替我们做这件事。” 文/草薇 图/毕山资料 文/草薇 图/毕山资料
人物 林文榜荣军与第一家私人博物馆 17/09/2018 战争结束后,伤痕累累的荣军林文榜决定成立第一家越南私人博物馆——“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旨在缅怀牺牲的战友。 收集战争实物之旅 2006年10月11日,坐落在河内市富川县南朝乡橘村的“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正式成立,成为越南第一家私人博物馆,作为落实党和国家“报恩答义”工作的标杆。 1985年,时任一号国道辖区长的他,和同事们修理惹桥时在桥脚下发现了一枚重型炸弹埋在地里。 将炸弹挖出并无效化处理后,他在桥脚前砌个底座把弹壳放上去,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使他萌发了建立一家战争博物馆的念头。 2018年6月,适值胡志明主席发起爱国竞赛运动70周年纪念之际,林文榜先生是受到表彰的70名模范之一。 河内市委书记黄中海(右)向博物馆代表颁发奖状和赠送礼物。图/资料 林文榜先生(右三)在博物馆成立10周年纪念典礼上接受国家授予的三等劳动勋章(2016年)。图/资料 2018年6月,林文榜先生接受美国制片组的采访。 为了收集实物,林先生走遍全国各地的监狱和烈士陵园。图/资料 “我在一次战斗中重伤被俘,关在边和监狱,战友们不顾狱卒的暴打尽心尽力照顾我。国家解放后,许多人已经不在了,为了感恩他们的情义,我决定四出收集他们的遗物。”林先生回忆。 * 河内市富川县南朝乡南橘村“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获得三等劳动勋章。 * 2018年6月,适值胡志明主席发起爱国竞赛运动70周年纪念之际,林文榜先生是受到表彰的70名模范之一。 于是,林先生背上背包走遍全国各地,寻找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们,收集实物,花费不少心血和有限的退休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家12平方米的房子终于有了第一批实物。“后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带上部分实物给战友看,让他们了解我的意图并予以支持。”他说。为了兴建博物馆,林氏家族捐献了1600平方米土地。自此,踊跃捐赠实物的人士越来越多,而今藏品已增至5000多件。 爱国传统教育的红色地址 博物馆按主题分成10个展示区:胡伯伯与在富国监狱牺牲的烈士庙堂,抗美战争实物和照片,美伪军队的酷刑和罪行,在富国监狱革命战士的不屈不挠意志和党员们的活动等。 博物馆有15名老战士志愿充当“特约解说员”,堪称活的“藏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问世10多年,博物馆已接待许多参观团,有人出于怀念过去,有人出于拜访战友,有人出于好奇,想了解前辈们如何面对敌军的酷刑等。 抗美战争展示区。 博物馆拥有5000多件藏品。 林先生介绍美伪军队酷刑手段和罪行展示区。 林先生介绍美伪军队酷刑手段和罪行展示区。 抗法战争展示区。 问世10多年来,博物馆接待了数千参观团。图/资料 无论目的是什么,他们都对革命战士的勇气和意志十分敬佩。因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我希望这里能够再现民族历史的一部分,为年青一代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林先生表示。 陪同我们参观博物馆时,林先生停留在只有一包香烟大小的一面国旗前,给我们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他说,这是在富国监狱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用的国旗,负责保管它的最后一人是他的战友阮文余。 这是在富国监狱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用的国旗,负责保管它的最后一人是他的战友阮文余。 林先生说:“我希望这一代人将继续代替我们做这件事。” 文/草薇 图/毕山资料 文/草薇 图/毕山资料
战争结束后,伤痕累累的荣军林文榜决定成立第一家越南私人博物馆——“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旨在缅怀牺牲的战友。 收集战争实物之旅 2006年10月11日,坐落在河内市富川县南朝乡橘村的“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正式成立,成为越南第一家私人博物馆,作为落实党和国家“报恩答义”工作的标杆。 1985年,时任一号国道辖区长的他,和同事们修理惹桥时在桥脚下发现了一枚重型炸弹埋在地里。 将炸弹挖出并无效化处理后,他在桥脚前砌个底座把弹壳放上去,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使他萌发了建立一家战争博物馆的念头。 2018年6月,适值胡志明主席发起爱国竞赛运动70周年纪念之际,林文榜先生是受到表彰的70名模范之一。 河内市委书记黄中海(右)向博物馆代表颁发奖状和赠送礼物。图/资料 林文榜先生(右三)在博物馆成立10周年纪念典礼上接受国家授予的三等劳动勋章(2016年)。图/资料 2018年6月,林文榜先生接受美国制片组的采访。 为了收集实物,林先生走遍全国各地的监狱和烈士陵园。图/资料 “我在一次战斗中重伤被俘,关在边和监狱,战友们不顾狱卒的暴打尽心尽力照顾我。国家解放后,许多人已经不在了,为了感恩他们的情义,我决定四出收集他们的遗物。”林先生回忆。 * 河内市富川县南朝乡南橘村“被敌人囚禁的革命战士”博物馆获得三等劳动勋章。 * 2018年6月,适值胡志明主席发起爱国竞赛运动70周年纪念之际,林文榜先生是受到表彰的70名模范之一。 于是,林先生背上背包走遍全国各地,寻找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们,收集实物,花费不少心血和有限的退休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家12平方米的房子终于有了第一批实物。“后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带上部分实物给战友看,让他们了解我的意图并予以支持。”他说。为了兴建博物馆,林氏家族捐献了1600平方米土地。自此,踊跃捐赠实物的人士越来越多,而今藏品已增至5000多件。 爱国传统教育的红色地址 博物馆按主题分成10个展示区:胡伯伯与在富国监狱牺牲的烈士庙堂,抗美战争实物和照片,美伪军队的酷刑和罪行,在富国监狱革命战士的不屈不挠意志和党员们的活动等。 博物馆有15名老战士志愿充当“特约解说员”,堪称活的“藏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问世10多年,博物馆已接待许多参观团,有人出于怀念过去,有人出于拜访战友,有人出于好奇,想了解前辈们如何面对敌军的酷刑等。 抗美战争展示区。 博物馆拥有5000多件藏品。 林先生介绍美伪军队酷刑手段和罪行展示区。 林先生介绍美伪军队酷刑手段和罪行展示区。 抗法战争展示区。 问世10多年来,博物馆接待了数千参观团。图/资料 无论目的是什么,他们都对革命战士的勇气和意志十分敬佩。因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我希望这里能够再现民族历史的一部分,为年青一代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林先生表示。 陪同我们参观博物馆时,林先生停留在只有一包香烟大小的一面国旗前,给我们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他说,这是在富国监狱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用的国旗,负责保管它的最后一人是他的战友阮文余。 这是在富国监狱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用的国旗,负责保管它的最后一人是他的战友阮文余。 林先生说:“我希望这一代人将继续代替我们做这件事。” 文/草薇 图/毕山资料
更多>> 关爱弱势群体的屈秋红博士23/09/2023人物社会发展研究院(ISDS)的屈秋红博士和同事们构建了一系列改变人们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和行为指南。越南立法机构在制定《艾滋病防治法》和《残疾人法》过程中参考了这些指南。 阮文天宇及越南制造的农业无人机20/08/2023人物资深电视编剧杜令雄秀28/07/2023人物越南田径金姑娘05/06/2023人物技术“创造者”武嘉练19/05/2023人物雕刻投影艺人11/05/2023人物2022年国际新锐人才胡氏青云28/04/2023人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