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风情

喃字---越南文字精华

据研究工作者称喃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在10至20世纪初形成发展起来的。其间,喃字是nbsp; 记录民族历史、文化的纯粹越南的唯一工具。 nbsp;


2004年在河内的喃字遗产展览。


读者查找译成国语字的喃字著作

nbsp;

nbsp;nbsp;nbsp; 据 研 究 工 作 者 称 喃 字 是 在 中 国 汉 字 的 基础 上 在 10至 20世 纪 初 形 成 发 展 起 来 的 。 其 间, 喃 字 是 记 录 民 族 历 史、 文 化 的 纯 粹 越 南 的 唯 一 工 具 。

nbsp;nbsp; 越 人 创 造 喃 字 用 来 为 越 语 、岱nbsp;语 和 瑶 语 记 音 , 造 成 越 喃nbsp;字 、岱nbsp;喃 字 、 瑶 喃 字 。 有 关 喃 字 的 最 早 史 料 是 11世 纪 李 代 1076年 的 云 板 钟 铭nbsp;文 。 起 初 , 喃 字 常 用 来 记 录 人 名 、 地 名 , 后 来 逐 渐 普 及 , 进 入 国 家nbsp;的 文 化 生 活 。 14世 纪 胡 朝 、 18世 纪 西 山 朝 年 间 ,出 现 了 在 行 政 文 书 中 用 喃 字 的 倾 向 。单 就 越 南 文 学 领 域 而 言 ,喃 字 对 于 营 造 延 续 多 世 纪 的nbsp; 辉 煌 文 学 起 到 了 特 别 重 要 作 用。 凭 借 喃 nbsp;字 , 越 南 文 学nbsp;产 生 了 越 南 别 具 一 格 的 三 种 体 裁 : “六 八 ” 喃 字 诗 传 , 吟nbsp;曲 ( 双 七 六 八 ) 和 说 唱 ( 筹 曲 ) 。 如 今 收 藏 最 早 的 纯 粹nbsp;喃 nbsp;字 作 品 是 13-14世 纪 陈 时 的 “禅 宗 本 幸 ”。 有 些 喃 字 作 品 达 到 了 越 南 文 学 的 高 峰 ,诸 如 : 世 界 文 化 名 人 阮 斋nbsp; ( 1741-1798 年 )的 “国 音 诗 集 ”, 18世 纪 邓 陈 昆 著 nbsp;汉 字 诗“ 征 妇 吟nbsp;” 的 段 氏 点 喃nbsp; 字 译 本 , 阮 嘉 韶( 1741-1789) 的 “ 宫 怨 吟nbsp;曲 ”, 世 界 文 化 名 人 阮 攸( 1766-1820) 的 “ 金 云 翘 传 ”等 等 。 18世 纪 末 19世 纪 初 胡 春 香 及 19世 纪 清 关 县 长 夫 人 等 知nbsp;名 女 士 的 喃字 诗 ,岱nbsp;喃 字 小 说 以 及 北 方 山 区 少nbsp;数 民 族 的 对 唱 曲 把 越 南 文 苑 点 缀 得 姹 紫 嫣 红。



越 南 汉 喃 研 究nbsp; 院 现 在 保 存 着 文 学 、 思 想 、哲 学 、语 言 、 法 律 、 道 德 等 多 领 域 的 喃 字 资 料 单 位 数 以 万 计 , 对 研 究 古 代 越 人 的 生 活 很 有 价 值 。 然 而 , 今 天 人 们 对 喃 学nbsp;的 认 识 还 不 恰 当 , 很 少 人 学 习 和 使 用 。 美 国 喃 字 遗 产 保 护 会 副 主 席 阮 清闲 教 授 说 :“ 现 在 世 界 上 只 有 大 约 100人 能nbsp;熟 练 地 读 写 喃 字 , 而 喃字 书 籍 的 90% 以 上 尚 未 译 成 国 语 字 。 “相 当 部 份 喃 字 资 料 以 书 籍 、横 匾 、 对 联 、 碑 钟 铭 文 的 形 式 散 布nbsp;民 间 。” 为 了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应 该 给 年 轻 一 代 教 喃 字 , 并 把 喃 字 著 作 译 成 国 语 字 。 这 将 有 助 于 增 进 越 人 的 知 识 , 促 使nbsp;nbsp; 越 南 文 化 进 入 世 界 文 化 文 明 宝 库。

文 : 俊 龙
图 : 成 达

nbsp;

nbsp;

俊龙、成达

顺化——龙之乡

顺化——龙之乡

传说中的神异生物,东方人将其推崇为王权、力量与权威的象征,常与帝王形象息息相关。阮朝时期,在能工巧匠的妙手下,加之皇家文化体制的影响和当时开放的美术思潮,龙的形象在主题、材质和表现形式上达到了空前的丰富。因此,阮朝的京城——顺化故都,也被誉为“龙之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