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正定位为绿色旅游先锋城市。为实现该目标,越南预计自2026年起禁止酒店、旅游区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这是朝着实质性、全面性的方向发展的重要转变。
从生活用品“绿色化”开始
作为一个人口密集、每日产生超过1400吨塑料垃圾的首都,河内旅游业正逐步改变运作方式。变革始于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如酒店中的牙刷、剃须刀、塑料袋和小包装沐浴露等一次性塑料用品,将全面被禁止使用。自2026年起,住宿机构和旅游景点将不得再使用任何一次性塑料制品。随后,河内还将推行禁止民生集市和便利店免费提供塑料袋的措施,并力争于2031年全面停止一次性塑料制品及含微塑料产品的生产与进口。
该政策被业内专家视为首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一场“革命性”举措。越南旅游协会秘书长武国智表示:“绿色转型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必由之路。但这并非一条平坦之路,尤其是对首都旅游业中占比最大的小微型企业而言。”武国智认为,应尽早出台税收优惠、绿色信贷及宣传支持等政策,为企业绿色转型注入动力。
绿色转型的路径还将延伸至咖啡馆、餐厅和饮品店,率先在环城一号区域展开试点,自今年底起实施一次性塑料制品“禁用”措施。此举不仅旨在减少塑料垃圾,更有助于提升河内在国际游客心中的形象,即一个现代化、环境友好以人文理念善待自然的城市。
打造“绿色化”旅游产品
为了将绿色旅游打造为城市的独特标识,河内正同步推进绿色旅游生态体系建设,涵盖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社区参与以及传播推广等各个方面,实现可持续与协同发展。其中,巴位山区周边各乡正日益成为首都绿色旅游富有潜力的新星。作为河内西部的“绿色之肺”,巴位山区拥有原始森林、温和气候、本地少数民族社区以及丰富的文化、生态和宗教旅游资源。因此,河内市旅游部门已在巴维山区各乡分初步开展绿色旅游示范模式,希望将该地区打造为首都及北部地区游客的代表性疗愈旅游目的地。
与此同时,河内也在市区范围内大力发展绿色旅游,推出多种创意产品,如28条古街电动车观光线路、法式建筑徒步游、以及骑行游览古螺古村、钵场陶瓷村、升龙四镇等路线。作为首都文化中心的还剑郡,也已在30个历史遗迹点启动无烟旅游模式,为国际游客营造更加友好、整洁的游览环境。
事实上,河内已组织多期培训班,围绕文明旅游行为、垃圾分类处理、限制使用塑料袋、坚决禁止野生动物买卖等主题展开,并将相关内容融入旅游参访与示范点学习之中。值得关注的是,市旅游局正联合多部门完善“绿色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涵盖节能降耗、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贡献等方面。
在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环保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背景下,若河内能坚持认真落实绿色转型路线图,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形象,更能为旅游业构建长远的竞争优势。从用一支竹牙刷替代塑料牙刷、用一只布袋替代塑料袋开始,河内正稳步推进城市转型,不仅在发展理念上不断革新,也在讲述自身城市故事的方式上持续进化,向世界传递全新的形象与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