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期间,越南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草案意见征询活动广泛开展,受到海外越南知识分子、专家、企业家及侨胞们的热烈关注与响应。在接受越通社驻外记者的采访时,海外越南人提出的建言献策既体现了对越共十四大引领越南迈上新台阶的深切期待,也展现了在新时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积极姿态。
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600万海外越南人,是民族大团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国家发展的珍贵特殊资源。党和国家始终珍视并倾听海外侨胞——特别是具备现代知识、国际经验与深厚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专家和企业家群体——提出的真知灼见,他们正成为推动国家建设发展与深度可持续融入国际事业的重要力量。
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教授、德国越南人联合会代主席、越德创新网络(VGI)主席阮春听。图自越通社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教授、德国越南人联合会代主席、越德创新网络(VGI)主席阮春听指出,提前公布大会文件草案为海外侨胞,尤其是国内外知识分子创造了深入研究、交流探讨与建言献策的条件。阮春听教授强调,这既彰显了问计于民的开放透明民主精神,更体现了党对全球越侨智慧与贡献的高度重视,同时有助于提升国家未来发展方略的质量与可行性。在德国出版的越南语杂志《越香》总编辑范庆南认为,十四大文件草案贯穿的"以民为本"精神,正是凝聚侨胞与祖国血肉亲情的信念基石。
论及海外越南人在民族大团结中的角色,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委员、欧洲越南妇女论坛主席潘碧善博士强调,需将其定位为国家融入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战略资源。旅居美国首都华盛顿及周边两州地区爱国企业家俱乐部主任嘉里·青阮持相同观点,他深信若能有效汇聚爱国侨胞力量,这将成为助力越南建成富强、繁荣、仁爱且可持续发展国家——契合十四大精神内涵——的战略性资源。
针对越共十三大确立的"党际外交、国家外交与民间外交"三驾马车外交体系,越南专家知识分子认为,民间外交正是发挥海外同胞联结优势的领域,他们是将越南文化推向全球的使者。这对推动被十四大文件确定为与国防、安全、经济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连的经常性核心任务——对外交往与国际融合事业具有重要贡献。
为释放这一潜能,范庆南提议构建外交机构与侨团间的灵活协作机制,以有效实施民间、文化、教育与经济外交项目。他建议在全球越侨中培育"民间大使"网络,让每位海外越南人成为国际舞台上可信赖的桥梁与亲密友人,通过文化交流、经贸论坛、科技展览与教育合作等活动,塑造越南融入、人文与创新的国家形象。
旅日越南人联合会主席阮洪山博士。图自越通社旅日越南人联合会主席阮洪山博士对此深表认同,建议建立对侨胞民间外交作用的认可与激励机制,如邀请参与国际论坛会议或担任多边活动国家形象代表。他强调当每位在日越南人都成为"文化使者"与"知识伙伴"时,社群必将为国家全面融入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在十四大文件草案确立科技、改革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为快速可持续发展核心动力的背景下,越侨知识分子、企业家和专家群体在可再生能源、医疗、金融、教育与数字技术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发挥海外越南人作为全球战略资源的作用,各方建言认为需搭建越南智慧相互联通及与国家创新、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对接的平台。
潘碧善博士提出应视知识与全球越南网络为国家地位提升的重要推力;构建侨胞在科技、改革创新、数字化转型、环境、医疗、教育及非传统国防安全等战略领域的联结生态系统。她认为需创新侨务工作方式,从"心系故土"迈向"价值共创",使侨胞成为越南未来的共同建设者。《越香》杂志总编辑范庆南建议建立海外越南知识分子网络与国内部委、地方的常态化对接机制,促进经验分享、政策咨询与科研技术转移合作。
在德国出版的越南语杂志《越香》总编辑范庆南。图自越通社多位专家一致呼吁出台鼓励侨胞返乡投资政策,重点在于打造便利化、支持性优惠环境。包括设立专项基金或计划,在手续办理、知识产权保护、绿色技术与清洁能源转移等方面为侨胞投资创新提供支持。专家还倡导推广"侨胞学者在短期项目框架下回国"模式,以灵活利用国际专家智慧。广东越粤贸易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范氏青鸾博士强调,侨胞愿将知识、技术与管理经验带回祖国,但这需要国内真正建立"开放"机制,为创新创业与知识转移活动创造便利。她表示,让侨胞更实质性地参与——不仅是经济项目,还包括政策建言论坛及教育文化社会发展计划——将有效传播与祖国同行的精神。
海外越南人是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繁荣幸福发展事业的精神与智慧动力。他们既是软实力载体,更是越南与世界间的友谊之桥、合作之纽与知识之链。激发侨胞力量正是践行十四大文件草案三大导向:唤醒繁荣幸福的发展宏愿,让每位越南人无论身在何方皆能为祖国自豪奉献;建设纯洁强大的党与政治体系,紧密联结包括600余万海外越南人在内的全民族大团结;推进改革创新与全面深度国际融合,以侨胞为越南联通世界的重要桥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