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河内公约》:推动打击网络犯罪领域的国际合作

在《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简称《河内公约》)开放签署仪式框架下,10月26日上午,越南公安部与联合国毒品控制和犯罪预防办公室(UNODC)联合在河内举行了题为“推动打击网络犯罪中的国际合作:实施公约的国家视角”的政策讨论会。 在《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简称《河内公约》)开放签署仪式框架下,10月26日上午,越南公安部与联合国毒品控制和犯罪预防办公室(UNODC)联合在河内举行了题为“推动打击网络犯罪中的国际合作:实施公约的国家视角”的政策讨论会。

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网络犯罪司司长尼尔·杰顿(Neal Jetton)主持活动。讨论会吸引了来自多国政府代表及国际组织代表参加。

越南公安部副部长范世松上将出席并致开幕词,其中强调跨国犯罪已成为各国安全与主权的常态化威胁。其中,网络犯罪尤为危险,因为其不受国界限制。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这一类犯罪,唯有通过国际社会的合作、支持与协调,方能有效防范与打击。

范世松上将指出,近年来,各国执法机构在打击网络犯罪领域的国际合作日趋紧密,特别是在联合国及国际刑警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然而,在合作过程中仍存在法律障碍与机制不统一等问题,缺乏具有全球约束力的法律文件来规范国家间的合作,导致部分案件无法侦查、起诉犯罪分子。

在此背景下,《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这份公约是联合国首个全球性法律工具,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在调查、起诉和防范网络犯罪方面形成统一行动框架。

范世松上将表示,对于越南而言,该公约不仅为与各国共享数据、电子证据和调查经验创造条件,还有助于按照国际标准完善国内法律体系,推动构建一个安全、透明、负责任的数字空间。越南认为,国际合作,有力打击犯罪是当前各国的紧迫与必然要求。

范世松补充说,越南公安力量长期以来始终与各国执法机构、国际组织及私营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共同防范跨国犯罪,尤其是网络犯罪,为维护社会秩序、安全以及区域与全球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范世松上将指出,未来跨国犯罪尤其是网络犯罪将更加复杂多变。为此,越南公安部提出若干具体建议,以确保《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的高效实施:包括,各国应尽快完成加入公约的法律程序,并将其条款纳入本国法律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公约与本国法律,提升国际合作在案件调查与处理中的实际效能。

越南建议各国加强公私合作机制,共同打击网络犯罪。现实中,科技企业、银行、服务供应商及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掌握着大量有关犯罪嫌疑人身份、行为及作案手段的数据,这些信息是执法机关侦查取证的重要依据。

越南还呼吁各国定期分享经验与技术,尤其是针对新型网络犯罪手段;推动技术转让与工具支持,用于电子证据采集;共享建立网络应急响应中心的经验;并为缺乏经验的国家提供培训与能力建设支持,从而提升全球在预测、防范与应对新型网络犯罪方面的综合能力。

此外,各国应共同制定宣传与教育战略,提升公众网络安全意识。每位公民、每个组织都应成为网络空间的第一道防
线,具备安全使用数字平台的知识,能够防范诈骗、入侵与数据盗窃等日益手段多样化的网络攻击。

越南建议联合国与国际刑警组织进一步发挥协调作用,加强在信息共享、联合调查、追捕网络犯罪嫌疑人以及技术援助、培训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提升各国执法机关的防控能力。

在研讨会上,各国代表普遍认为,网络犯罪正以更高的复杂度和更广的传播范围成为全球性威胁,迫切需要各国密切合作。目前常见的网络犯罪类型包括:网络诈骗、勒索软件攻击、网络性剥削与儿童色情、非法传播敏感影像,以及与虚拟货币相关的金融诈骗等。令人担忧的是,犯罪分子正利用人工智能实施更加复杂和隐蔽的网络攻击与诈骗活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河内公约》将成为推动国际合作、信息共享与全球网络安全能力建设的重要法律支柱,为应对跨国网络威胁提供坚实保障。(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