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天堂洞后段七公里长之旅 10/04/2020 广平省风芽-格邦国家公园的天堂洞是探索广平省游客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一直以来,游客主要游览已经搭建木桥、设置照明电灯的该洞前段一公里,至于七公里长的后段则少为人知。 为了探索天堂洞的后段,导游向我们简单介绍路程和注意事项, 发给每人一盏头灯和一双凉鞋。经过前段一公里后,我们开灯照路往下走越走越深。洞里弥漫着水蒸汽。气温只有18度左右。水珠时不时从洞顶滴落身上,有点寒意。在朦胧的灯光下,周围显出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有的似金字塔,有的似梯田,有的似丝带,有的呈石柱、石笋、石幔等等。 路上遇见一些往回走的外国游客,他们高兴地和我们打招呼,并鼓励:“继续前进,里面还有很多好看的呢”。洞里有的地方很窄很低,我们得弯腰侧身才能通过。走过颇为艰难的路程,我们来到一条大约百米长的水溪前,把携带物品装入塑料袋,卷起裤筒涉水而过,有的溪段水深齐颈,得把塑料袋顶在头上。据悉,这条小溪雨季水涨到洞顶,所以人们都选在旱季来探索这七公里后段。 为了探索天堂洞的后段,导游向我们简单介绍路程和注意事项。伯玉 摄 为了探索天堂洞的后段,导游发给每人一盏头灯和一双凉鞋。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游客对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颇感兴趣。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探索天堂洞后段七公里之旅要求游客体力壮健。本报记者 毕山 摄 在朦胧的灯光下,周围显出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洞内有一条大约百米长的水溪。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洞内的水溪。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本报记者 毕山 摄 巨大的钟乳石。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游客对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赞叹不已。本报记者 毕山 摄 天井是阳光照进洞内的唯一地方,是探索天堂洞后段旅程的终点。伯玉 摄 过溪之后,洞腔格外高宽,再走一段错综复杂的小路,仿佛置身《西游记》电影中的迷宫,终于到达旅程的尽头,这里有一个通天孔,俗称“天井”。阳光明媚,凉风阵阵,我们无不感到心旷神怡。 傍晚时分,我们返回原地。虽然很累,但七公里之旅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我们深深体会到大自然蕴藏着无数奥秘有待人类探索发现。 文/银河 图/毕山 清江 伯玉 文/银河 图/毕山 清江 伯玉
旅游 天堂洞后段七公里长之旅 10/04/2020 广平省风芽-格邦国家公园的天堂洞是探索广平省游客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一直以来,游客主要游览已经搭建木桥、设置照明电灯的该洞前段一公里,至于七公里长的后段则少为人知。 为了探索天堂洞的后段,导游向我们简单介绍路程和注意事项, 发给每人一盏头灯和一双凉鞋。经过前段一公里后,我们开灯照路往下走越走越深。洞里弥漫着水蒸汽。气温只有18度左右。水珠时不时从洞顶滴落身上,有点寒意。在朦胧的灯光下,周围显出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有的似金字塔,有的似梯田,有的似丝带,有的呈石柱、石笋、石幔等等。 路上遇见一些往回走的外国游客,他们高兴地和我们打招呼,并鼓励:“继续前进,里面还有很多好看的呢”。洞里有的地方很窄很低,我们得弯腰侧身才能通过。走过颇为艰难的路程,我们来到一条大约百米长的水溪前,把携带物品装入塑料袋,卷起裤筒涉水而过,有的溪段水深齐颈,得把塑料袋顶在头上。据悉,这条小溪雨季水涨到洞顶,所以人们都选在旱季来探索这七公里后段。 为了探索天堂洞的后段,导游向我们简单介绍路程和注意事项。伯玉 摄 为了探索天堂洞的后段,导游发给每人一盏头灯和一双凉鞋。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游客对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颇感兴趣。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探索天堂洞后段七公里之旅要求游客体力壮健。本报记者 毕山 摄 在朦胧的灯光下,周围显出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洞内有一条大约百米长的水溪。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洞内的水溪。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本报记者 毕山 摄 巨大的钟乳石。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游客对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赞叹不已。本报记者 毕山 摄 天井是阳光照进洞内的唯一地方,是探索天堂洞后段旅程的终点。伯玉 摄 过溪之后,洞腔格外高宽,再走一段错综复杂的小路,仿佛置身《西游记》电影中的迷宫,终于到达旅程的尽头,这里有一个通天孔,俗称“天井”。阳光明媚,凉风阵阵,我们无不感到心旷神怡。 傍晚时分,我们返回原地。虽然很累,但七公里之旅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我们深深体会到大自然蕴藏着无数奥秘有待人类探索发现。 文/银河 图/毕山 清江 伯玉 文/银河 图/毕山 清江 伯玉
广平省风芽-格邦国家公园的天堂洞是探索广平省游客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一直以来,游客主要游览已经搭建木桥、设置照明电灯的该洞前段一公里,至于七公里长的后段则少为人知。 为了探索天堂洞的后段,导游向我们简单介绍路程和注意事项, 发给每人一盏头灯和一双凉鞋。经过前段一公里后,我们开灯照路往下走越走越深。洞里弥漫着水蒸汽。气温只有18度左右。水珠时不时从洞顶滴落身上,有点寒意。在朦胧的灯光下,周围显出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有的似金字塔,有的似梯田,有的似丝带,有的呈石柱、石笋、石幔等等。 路上遇见一些往回走的外国游客,他们高兴地和我们打招呼,并鼓励:“继续前进,里面还有很多好看的呢”。洞里有的地方很窄很低,我们得弯腰侧身才能通过。走过颇为艰难的路程,我们来到一条大约百米长的水溪前,把携带物品装入塑料袋,卷起裤筒涉水而过,有的溪段水深齐颈,得把塑料袋顶在头上。据悉,这条小溪雨季水涨到洞顶,所以人们都选在旱季来探索这七公里后段。 为了探索天堂洞的后段,导游向我们简单介绍路程和注意事项。伯玉 摄 为了探索天堂洞的后段,导游发给每人一盏头灯和一双凉鞋。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游客对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颇感兴趣。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探索天堂洞后段七公里之旅要求游客体力壮健。本报记者 毕山 摄 在朦胧的灯光下,周围显出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洞内有一条大约百米长的水溪。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洞内的水溪。本报记者 毕山 摄 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本报记者 毕山 摄 巨大的钟乳石。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游客对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赞叹不已。本报记者 毕山 摄 天井是阳光照进洞内的唯一地方,是探索天堂洞后段旅程的终点。伯玉 摄 过溪之后,洞腔格外高宽,再走一段错综复杂的小路,仿佛置身《西游记》电影中的迷宫,终于到达旅程的尽头,这里有一个通天孔,俗称“天井”。阳光明媚,凉风阵阵,我们无不感到心旷神怡。 傍晚时分,我们返回原地。虽然很累,但七公里之旅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我们深深体会到大自然蕴藏着无数奥秘有待人类探索发现。 文/银河 图/毕山 清江 伯玉
更多>> 明洞与暗洞——兰夏湾上的独特之美22/06/2025旅游坐落于海防市吉婆岛兰夏湾雄伟的石灰岩山脉之间,明洞与暗洞是历经数百万年地质变而成,蕴含着无尽的神秘之美。如今,这两处景点已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独特目的地。 岘港黄花季与红腿白臀叶猴08/06/2025旅游素有“地灵人杰”之称的胡主席故乡13/05/2025旅游咏木地道——战火之下的奇迹世界24/04/2025旅游探索黑婆山10/04/2025旅游公房 —— 广南省戈都族人的神圣之屋14/03/2025旅游古庵“学府重地”上的古寺——米寺18/01/2025旅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