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高质量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探索新路径

人工智能(AI)作为当今战略性科技领域,既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也伴随着全球竞争压力。越南已清醒认识到高质量AI人才短缺所带来的挑战,并正积极推动多项举措以应对这一现实问题。 人工智能(AI)作为当今战略性科技领域,既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也伴随着全球竞争压力。越南已清醒认识到高质量AI人才短缺所带来的挑战,并正积极推动多项举措以应对这一现实问题。

在此背景下,多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陆续涌现。其中,“越南AI学院”作为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联动的重点项目被寄予厚望,有望成为推动AI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新亮点,为越南建设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队伍开辟新路径。

人才培养仍存短板,规模与质量亟待提升

越南已将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计算基础设施共同列为国家三大战略性科技支柱。高质量人才被视为推动AI发展的核心要素,不仅需要具备知识接收能力,更应拥有创新思维、技术掌握与知识传播的综合素养。

近年来,越南多所高校陆续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并逐步扩大招生规模。目前,全国约有150所高等院校开设信息通信相关专业,科技企业数量达到约7.4万家,共同构成数字人才(含AI方向)培养的主体力量。然而,与实际需求相比,越南在AI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

谷歌报告显示,越南目前仅有约300名AI专家,而全国IT领域年人才缺口高达15万至20万人,尤其集中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安全等前沿方向。越南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协会(VINASA)国际合作主任杜清平进一步指出,2025至2030年间,AI人才需求预计将增长74%,意味着每年需新增数十万名工程师。

除数量不足外,人才质量亦面临严峻挑战。目前许多高校的AI课程仍偏重理论,缺乏与实践结合,未能及时纳入深度学习、生成式AI等国际前沿内容。具备实际AI项目经验的教师数量有限,且多集中于少数重点院校。

胡志明市国家大学自然科学大学副教授阮文武表示,企业对AI人才的年需求增长约为10%至25%,而高校招生规模年增速仅为5%至10%。他强调:“即便新专业不断设立,若毕业生质量不达标,学生仍难以满足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

此外,教学与研究基础设施亦显不足。AI专用实验室与高性能计算系统普遍缺乏且尚未完善,政府、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仍多停留于形式层面,未实现深度融合。

“三方联动”:构建政—校—企协同新模式

面对人才短缺的迫切挑战,多所高校加快推进教学改革。其中,河内理工大学凭借其深厚的工科教育积淀与科研实力,联合英伟达集团与国家创新中心(NIN),共同开展“越南AI学院”项目。

该项目是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合作的代表性实践,体现出国家在高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战略布局。据河内理工大学校长黄决胜介绍,AI学院旨在不仅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高素质人才,还将构建专家网络,为企业与地方数字化转型提供持续支持。

学院计划首年培养至少2000名学员,第二年提升至6000人,第三年进一步扩展至8000至10000人。此外,学院还积极参与“ViGen”项目,与Meta集团、NIC及“AI for Vietnam”社区共同推动越南语开源数据集建设,以支持AI研究与实际应用。

实践表明,高质量AI人才的培养需多方协同推进:课程体系应符合国际标准、师资队伍需持续强化、计算基础设施应加大投入、产学研合作亟待深化,同时需推出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广泛引进海内外专家学者。

英伟达越南商务总监武孟强提出,越南应尽快建立“培训培训师”机制,并倡导自学与导师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训应涵盖三大方向:面向政府、企业与初创公司的IT人员提升与再培训;面向高校学生的普及教育;以及面向精英人才的高端专业化培养。

若能持续推进上述举措,人工智能有望成为越南在数字时代中的关键竞争优势,不仅助力国家实现技术跨越与产业升级,更推动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完)

在人民怀抱中行进:A80国家级阅兵预演暖心上演

在人民怀抱中行进:A80国家级阅兵预演暖心上演

2025年8月27日晚,大批首都河内市民涌向市中心街道,热情迎接在巴亭广场举行的八月革命胜利与国庆80周年庆典国家级预演的阅兵游行队伍。现场掌声雷动、笑容洋溢、挥手致意不断,成为激励参演官兵前行的巨大动力,也展现出军民鱼水情深、团结一心的感人画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