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越南野生动物保护成效显著 25/07/2018 十多年来,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越南实施了许多政策和行动,获得世界的高度评价,如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成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以落实有关红皮书所列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承诺。 宣传与救护工作 为了了解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我们与亚洲动物基金会人员一起来到河内福寿县奉尚乡展开熊类保护的宣传活动。十多年来,该乡被看做北方最大的养熊取胆之地。高峰时期养殖户多至59家,养熊总数多达325只。 然而,同养殖户接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亚洲动物基金会越南总监俊•本迪森(Tuan Bendixsen)博士说:“改变群众的认识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长远之计。” 3年来,每月一次,亚洲动物基金会越南分会与地方政府联手选择乡内一个社区开展“保护熊类”公益宣传活动。特别是,给每个村民发送一瓶与熊胆功效相等的南药,从而 改变治病的习惯,有利于减少熊胆的使用。迄今,奉尚乡民的认识和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截至2018年4月,全乡仅剩173只熊,每只都打上追踪芯片。 由于养殖圈不合格,全部黑熊被脱毛和患皮肤病。本报记者 功达 摄 小朋友对三岛熊类救护中心的宣传活动颇感兴趣。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河内中药协会与三岛熊类救护中心联合举办免费发药活动。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林金海兽医给一只小穿山甲喂奶。图/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 亚洲动物组织工作人员对刚被职能机构解救的一只老虎进行体检。图/河内野兽动物救护中心 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统计从职能机构接回的穿山甲数量。 图/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 2018年4月,越南野生动物保护中心(Four Paws Viet) 与宁平省林政局配合解救被圈养20年的两只熊。玉成 摄 放归大自然的一只熊狸。图/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 与此同时,早在1996年,在河内朔山县仙药乡建立了野生动物救护与森林保护技术中心,履行综合性野生动物救护职能,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野生动物“医院”。 该中心主任吴伯莺表示,12年来,中心收容了分属近百种的近千只动物,其中有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 目前,中心正在收养31种的274个体,包括39只老虎,24只熊,其余是猴猿,蛇、龟、鸟等。 阮伯莺主任带我们参观中心时讲述了2008年在一次非法买卖中获救的老虎的有趣故事。中心收容后给它取名“甘甘”。当时,它患上严重呼吸道炎症,身毛几乎全部脱落、瘦嶙峋骨。阮主任与亚洲动物基金会联系,要求协助拯救,基金会的专家们估量甘甘仅有1%的生存希望。 阮主任邀请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CS)专家前来会诊。WCS认为没有希望并建议让甘甘安乐死。但是阮主任和中心的工作人员并不灰心,日夜守护,想法救治。整整三个月坚持治疗,甘甘病情逐渐好转,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 除了主要职能外,中心还与吉仙、三海湖、吉婆、布嘉姆等国家公园和香山特用林保护区配合,将野生动物放归自然环境。 “大自然之家” 目前,全国有许多达国际和地区标准的野生动物救护和保护中心。这是帮助动物在长期圈养后恢复其习性和自然反射并融入生存环境的“大自然之家”。 具有代表性的首个“大自然之家”该数亚洲动物基金会的越南熊类救护中心(永福省三岛县三岛国家公园),于2008年4月投入活动,占地面积1.2公顷,投资额为330多万美元,可同时收养200只熊。 三岛熊类救护中心从2008年4月投入运营,面积为1.2公顷, 投资总额为330万美元,可容纳200只熊。本报记者 功达 摄 Cahalane医生同亚洲动物基金会兽医组给Zebedee马熊进行口腔手术。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清洁员工清洗熊舍。本报记者 功达 摄 在中心养护的名为“红毛丹”的黑熊有着特殊的身份。由于在平阳省长期被关在集装箱里,所以遭受严重的精神创伤。 在中心的半自然环境,“红毛丹”与同类住在一起,精神状态好多了,可以在树木、湖泊等自然物体玩耍。 宁平省菊芳国家公园是三个野生动物保护中心“驻军”的地方。濒危灵长类救护和保护中心时下收养15种的165个体,其中有德拉库尔叶猴、乌叶猴、老挝叶猴、黑猴、吉婆叶猴、灰腿白臀叶猴等6种珍稀灵长类。 菊芳乌龟保护中心给小乌龟补钙。本报记者 功达 摄 菊芳乌龟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为乌龟涂药。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每盘装的食量可供2-3只乌龟食用。本报记者 功达 摄 刚被解救的猴子容易受到惊吓,要分开圈养。本报记者 功达 摄 盔犀鸟(学名Rhinoplax vigil) 是一种珍稀的鸟类。其头骨价值被散播是象牙的3至5倍, 并被非法买卖,导致频临灭绝危机。本报记者 功达 摄 阮伯莺主任与“甘甘”。图/河内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资料 外国志愿者同中心人员给穿山甲做检查。本报记者 功达 摄 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给一只穿山甲进行手术。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每年,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将很多动物在恢复其天性后放归自然环境。 图/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资料 菊芳濒危灵长类救护中心(EPRC)工作人员为灰腿白臀叶猴提供食物。本报记者 功达 摄 菊芳濒危灵长类救护中心(EPRC)现收养德拉库尔叶猴、乌叶猴、红腿白臀叶猴、黑猴、吉婆叶猴、灰腿白臀叶猴等6种珍稀灵长类。本报记者 功达 摄 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收养14只大斑灵猫和缟椰子猫,67只穿山甲。大斑灵猫已在半野生条件下成功繁殖。2008年,穿山甲也成功繁殖,受到世界的高度评价。 据菊芳乌龟保护中心主任杜清豪介绍,中心正在收养越南保有的25种陆龟和淡水龟中20种的600只。在半野生环境下成功繁殖15种的900多个体。该中心是世界上养殖最多安南龟的地方,共有260只。父母龟已经打上标记,以建立谱系,避免近亲繁殖。杜主任称,我们中心是世界上在半野生环境下成功繁殖珍稀黄额闭壳龟的先锋。 越南是关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政府间多边公约的积极成员,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全球老虎论坛(GTF),全球老虎计划(GTI),东盟野生动植物执法网络(ASEAN-WEN)。 文/草薇 图/功达 玉成 资料 文/草薇 图/功达 玉成 资料
特别报道 越南野生动物保护成效显著 25/07/2018 十多年来,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越南实施了许多政策和行动,获得世界的高度评价,如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成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以落实有关红皮书所列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承诺。 宣传与救护工作 为了了解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我们与亚洲动物基金会人员一起来到河内福寿县奉尚乡展开熊类保护的宣传活动。十多年来,该乡被看做北方最大的养熊取胆之地。高峰时期养殖户多至59家,养熊总数多达325只。 然而,同养殖户接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亚洲动物基金会越南总监俊•本迪森(Tuan Bendixsen)博士说:“改变群众的认识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长远之计。” 3年来,每月一次,亚洲动物基金会越南分会与地方政府联手选择乡内一个社区开展“保护熊类”公益宣传活动。特别是,给每个村民发送一瓶与熊胆功效相等的南药,从而 改变治病的习惯,有利于减少熊胆的使用。迄今,奉尚乡民的认识和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截至2018年4月,全乡仅剩173只熊,每只都打上追踪芯片。 由于养殖圈不合格,全部黑熊被脱毛和患皮肤病。本报记者 功达 摄 小朋友对三岛熊类救护中心的宣传活动颇感兴趣。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河内中药协会与三岛熊类救护中心联合举办免费发药活动。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林金海兽医给一只小穿山甲喂奶。图/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 亚洲动物组织工作人员对刚被职能机构解救的一只老虎进行体检。图/河内野兽动物救护中心 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统计从职能机构接回的穿山甲数量。 图/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 2018年4月,越南野生动物保护中心(Four Paws Viet) 与宁平省林政局配合解救被圈养20年的两只熊。玉成 摄 放归大自然的一只熊狸。图/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 与此同时,早在1996年,在河内朔山县仙药乡建立了野生动物救护与森林保护技术中心,履行综合性野生动物救护职能,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野生动物“医院”。 该中心主任吴伯莺表示,12年来,中心收容了分属近百种的近千只动物,其中有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 目前,中心正在收养31种的274个体,包括39只老虎,24只熊,其余是猴猿,蛇、龟、鸟等。 阮伯莺主任带我们参观中心时讲述了2008年在一次非法买卖中获救的老虎的有趣故事。中心收容后给它取名“甘甘”。当时,它患上严重呼吸道炎症,身毛几乎全部脱落、瘦嶙峋骨。阮主任与亚洲动物基金会联系,要求协助拯救,基金会的专家们估量甘甘仅有1%的生存希望。 阮主任邀请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CS)专家前来会诊。WCS认为没有希望并建议让甘甘安乐死。但是阮主任和中心的工作人员并不灰心,日夜守护,想法救治。整整三个月坚持治疗,甘甘病情逐渐好转,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 除了主要职能外,中心还与吉仙、三海湖、吉婆、布嘉姆等国家公园和香山特用林保护区配合,将野生动物放归自然环境。 “大自然之家” 目前,全国有许多达国际和地区标准的野生动物救护和保护中心。这是帮助动物在长期圈养后恢复其习性和自然反射并融入生存环境的“大自然之家”。 具有代表性的首个“大自然之家”该数亚洲动物基金会的越南熊类救护中心(永福省三岛县三岛国家公园),于2008年4月投入活动,占地面积1.2公顷,投资额为330多万美元,可同时收养200只熊。 三岛熊类救护中心从2008年4月投入运营,面积为1.2公顷, 投资总额为330万美元,可容纳200只熊。本报记者 功达 摄 Cahalane医生同亚洲动物基金会兽医组给Zebedee马熊进行口腔手术。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清洁员工清洗熊舍。本报记者 功达 摄 在中心养护的名为“红毛丹”的黑熊有着特殊的身份。由于在平阳省长期被关在集装箱里,所以遭受严重的精神创伤。 在中心的半自然环境,“红毛丹”与同类住在一起,精神状态好多了,可以在树木、湖泊等自然物体玩耍。 宁平省菊芳国家公园是三个野生动物保护中心“驻军”的地方。濒危灵长类救护和保护中心时下收养15种的165个体,其中有德拉库尔叶猴、乌叶猴、老挝叶猴、黑猴、吉婆叶猴、灰腿白臀叶猴等6种珍稀灵长类。 菊芳乌龟保护中心给小乌龟补钙。本报记者 功达 摄 菊芳乌龟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为乌龟涂药。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每盘装的食量可供2-3只乌龟食用。本报记者 功达 摄 刚被解救的猴子容易受到惊吓,要分开圈养。本报记者 功达 摄 盔犀鸟(学名Rhinoplax vigil) 是一种珍稀的鸟类。其头骨价值被散播是象牙的3至5倍, 并被非法买卖,导致频临灭绝危机。本报记者 功达 摄 阮伯莺主任与“甘甘”。图/河内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资料 外国志愿者同中心人员给穿山甲做检查。本报记者 功达 摄 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给一只穿山甲进行手术。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每年,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将很多动物在恢复其天性后放归自然环境。 图/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资料 菊芳濒危灵长类救护中心(EPRC)工作人员为灰腿白臀叶猴提供食物。本报记者 功达 摄 菊芳濒危灵长类救护中心(EPRC)现收养德拉库尔叶猴、乌叶猴、红腿白臀叶猴、黑猴、吉婆叶猴、灰腿白臀叶猴等6种珍稀灵长类。本报记者 功达 摄 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收养14只大斑灵猫和缟椰子猫,67只穿山甲。大斑灵猫已在半野生条件下成功繁殖。2008年,穿山甲也成功繁殖,受到世界的高度评价。 据菊芳乌龟保护中心主任杜清豪介绍,中心正在收养越南保有的25种陆龟和淡水龟中20种的600只。在半野生环境下成功繁殖15种的900多个体。该中心是世界上养殖最多安南龟的地方,共有260只。父母龟已经打上标记,以建立谱系,避免近亲繁殖。杜主任称,我们中心是世界上在半野生环境下成功繁殖珍稀黄额闭壳龟的先锋。 越南是关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政府间多边公约的积极成员,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全球老虎论坛(GTF),全球老虎计划(GTI),东盟野生动植物执法网络(ASEAN-WEN)。 文/草薇 图/功达 玉成 资料 文/草薇 图/功达 玉成 资料
十多年来,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越南实施了许多政策和行动,获得世界的高度评价,如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成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以落实有关红皮书所列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承诺。 宣传与救护工作 为了了解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我们与亚洲动物基金会人员一起来到河内福寿县奉尚乡展开熊类保护的宣传活动。十多年来,该乡被看做北方最大的养熊取胆之地。高峰时期养殖户多至59家,养熊总数多达325只。 然而,同养殖户接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亚洲动物基金会越南总监俊•本迪森(Tuan Bendixsen)博士说:“改变群众的认识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长远之计。” 3年来,每月一次,亚洲动物基金会越南分会与地方政府联手选择乡内一个社区开展“保护熊类”公益宣传活动。特别是,给每个村民发送一瓶与熊胆功效相等的南药,从而 改变治病的习惯,有利于减少熊胆的使用。迄今,奉尚乡民的认识和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截至2018年4月,全乡仅剩173只熊,每只都打上追踪芯片。 由于养殖圈不合格,全部黑熊被脱毛和患皮肤病。本报记者 功达 摄 小朋友对三岛熊类救护中心的宣传活动颇感兴趣。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河内中药协会与三岛熊类救护中心联合举办免费发药活动。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林金海兽医给一只小穿山甲喂奶。图/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 亚洲动物组织工作人员对刚被职能机构解救的一只老虎进行体检。图/河内野兽动物救护中心 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统计从职能机构接回的穿山甲数量。 图/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 2018年4月,越南野生动物保护中心(Four Paws Viet) 与宁平省林政局配合解救被圈养20年的两只熊。玉成 摄 放归大自然的一只熊狸。图/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 与此同时,早在1996年,在河内朔山县仙药乡建立了野生动物救护与森林保护技术中心,履行综合性野生动物救护职能,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野生动物“医院”。 该中心主任吴伯莺表示,12年来,中心收容了分属近百种的近千只动物,其中有珍稀和濒危野生动物。 目前,中心正在收养31种的274个体,包括39只老虎,24只熊,其余是猴猿,蛇、龟、鸟等。 阮伯莺主任带我们参观中心时讲述了2008年在一次非法买卖中获救的老虎的有趣故事。中心收容后给它取名“甘甘”。当时,它患上严重呼吸道炎症,身毛几乎全部脱落、瘦嶙峋骨。阮主任与亚洲动物基金会联系,要求协助拯救,基金会的专家们估量甘甘仅有1%的生存希望。 阮主任邀请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CS)专家前来会诊。WCS认为没有希望并建议让甘甘安乐死。但是阮主任和中心的工作人员并不灰心,日夜守护,想法救治。整整三个月坚持治疗,甘甘病情逐渐好转,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 除了主要职能外,中心还与吉仙、三海湖、吉婆、布嘉姆等国家公园和香山特用林保护区配合,将野生动物放归自然环境。 “大自然之家” 目前,全国有许多达国际和地区标准的野生动物救护和保护中心。这是帮助动物在长期圈养后恢复其习性和自然反射并融入生存环境的“大自然之家”。 具有代表性的首个“大自然之家”该数亚洲动物基金会的越南熊类救护中心(永福省三岛县三岛国家公园),于2008年4月投入活动,占地面积1.2公顷,投资额为330多万美元,可同时收养200只熊。 三岛熊类救护中心从2008年4月投入运营,面积为1.2公顷, 投资总额为330万美元,可容纳200只熊。本报记者 功达 摄 Cahalane医生同亚洲动物基金会兽医组给Zebedee马熊进行口腔手术。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清洁员工清洗熊舍。本报记者 功达 摄 在中心养护的名为“红毛丹”的黑熊有着特殊的身份。由于在平阳省长期被关在集装箱里,所以遭受严重的精神创伤。 在中心的半自然环境,“红毛丹”与同类住在一起,精神状态好多了,可以在树木、湖泊等自然物体玩耍。 宁平省菊芳国家公园是三个野生动物保护中心“驻军”的地方。濒危灵长类救护和保护中心时下收养15种的165个体,其中有德拉库尔叶猴、乌叶猴、老挝叶猴、黑猴、吉婆叶猴、灰腿白臀叶猴等6种珍稀灵长类。 菊芳乌龟保护中心给小乌龟补钙。本报记者 功达 摄 菊芳乌龟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为乌龟涂药。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每盘装的食量可供2-3只乌龟食用。本报记者 功达 摄 刚被解救的猴子容易受到惊吓,要分开圈养。本报记者 功达 摄 盔犀鸟(学名Rhinoplax vigil) 是一种珍稀的鸟类。其头骨价值被散播是象牙的3至5倍, 并被非法买卖,导致频临灭绝危机。本报记者 功达 摄 阮伯莺主任与“甘甘”。图/河内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资料 外国志愿者同中心人员给穿山甲做检查。本报记者 功达 摄 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给一只穿山甲进行手术。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每年,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将很多动物在恢复其天性后放归自然环境。 图/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资料 菊芳濒危灵长类救护中心(EPRC)工作人员为灰腿白臀叶猴提供食物。本报记者 功达 摄 菊芳濒危灵长类救护中心(EPRC)现收养德拉库尔叶猴、乌叶猴、红腿白臀叶猴、黑猴、吉婆叶猴、灰腿白臀叶猴等6种珍稀灵长类。本报记者 功达 摄 食虫动物与亚洲穿山甲保护中心收养14只大斑灵猫和缟椰子猫,67只穿山甲。大斑灵猫已在半野生条件下成功繁殖。2008年,穿山甲也成功繁殖,受到世界的高度评价。 据菊芳乌龟保护中心主任杜清豪介绍,中心正在收养越南保有的25种陆龟和淡水龟中20种的600只。在半野生环境下成功繁殖15种的900多个体。该中心是世界上养殖最多安南龟的地方,共有260只。父母龟已经打上标记,以建立谱系,避免近亲繁殖。杜主任称,我们中心是世界上在半野生环境下成功繁殖珍稀黄额闭壳龟的先锋。 越南是关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政府间多边公约的积极成员,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全球老虎论坛(GTF),全球老虎计划(GTI),东盟野生动植物执法网络(ASEAN-WEN)。 文/草薇 图/功达 玉成 资料
更多>> 安江参山主处圣母庙会:独特的民间盛典17/07/2025特别报道每年农历四月底,无论是安江省居民,还是越南西南部地区的民众,乃至四面八方的游客都会纷至沓来,齐聚在安江省永济坊参山,参加参山主处圣母庙会。这是独特的民间盛会,于202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岘港与广南合并:蓄势待发 扬帆远航25/06/2025特别报道随风漂荡的西南部水上集市01/06/2025特别报道交通基础设施——胡志明市迈入民族奋发图强新纪元的“助推器”04/05/2025特别报道关爱残疾人健康 不让任何人掉队11/04/2025特别报道胡志明市西贡河滨绿色都市带25/03/2025特别报道北部手工艺村:从传统走向现代13/03/2025特别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