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手工业 江高陶瓷村 25/10/2021 河内市嘉林县管辖的八场乡下设八场村和江高村。 前者的陶瓷业已有数百年悠久历史,素享盛誉,后者入行才60年,但依托创新敏捷的思维、朝气蓬勃的气魄而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江高牌陶瓷名扬内外,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江高村原名东创,后改东歌,阮朝同庆年代(1885年-1888年在位)再改为江高村。 从前江高村人都在八场村的陶瓷作坊打工。法属时期,潘苏先生在江高村开办第一家陶厂,取名玉光,此后村民相继办厂。至今已成为全村的传统行业,900户人家 除开少数经营服务业,其余都从事陶瓷业,41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私人企业应运而生。乡人委会统计显示,江高村为全乡财政总收入贡献50%。 在陶瓷生产流程中,手工技术已逐渐被机械所代替。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工匠制作陶瓷品。本报记者 清江 摄 巧工妙思的江高匠人的抢眼产品。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村的陶画厂。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村技艺娴熟工匠制作的陶画。本报记者 清江 摄 光明公司的陶画。本报记者 清江 摄 将陶瓷产品入窑焙烧。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俱乐部主任阮贵山在陶画厂。 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俱乐部主任阮贵山表示,该村居民具有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魄力,市场嗅觉灵敏,深刻了解顾客需求。近年来,他们着力开发拳头产品:建筑陶瓷,尤以阴阳瓦和陶瓷马赛克为主打。其阴阳瓦曾现身拜订寺、三竹寺等著名宗教建筑,马赛克则亮相红河沿岸陶瓷之路、创越南纪录的陶瓷屋等重点工程。 另外还有高级家用品和复制仿古器物,所用釉料十分考究,计有砂釉、流釉、琉璃釉、裂纹釉、仿石釉等,各有其美。若有机会游览八场乡,街道两旁的店铺栉比鳞次,陶瓷产品琳琅满目,种类丰富,争奇斗艳,让你大饱眼福,流连忘返。 江高陶瓷村陈列室。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村阴阳瓦曾现身拜订寺、三竹寺等著名宗教建筑。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村技艺娴熟工匠的独特产品。本报记者 清江 摄 阮贵山艺人的 “蓝宝石猫子”陶画。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游客在江高陶瓷陈列室参观购物。本报记者 清江 摄 迄今,江高陶瓷品已走出国门,销往日本、韩国、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 江高村光明、清海公司的花砖、陶瓦用于升龙皇城和顺化古都修复工程。 文/草薇 图/清江 译/芳草 文/草薇 图/清江
越南手工业 江高陶瓷村 25/10/2021 河内市嘉林县管辖的八场乡下设八场村和江高村。 前者的陶瓷业已有数百年悠久历史,素享盛誉,后者入行才60年,但依托创新敏捷的思维、朝气蓬勃的气魄而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江高牌陶瓷名扬内外,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江高村原名东创,后改东歌,阮朝同庆年代(1885年-1888年在位)再改为江高村。 从前江高村人都在八场村的陶瓷作坊打工。法属时期,潘苏先生在江高村开办第一家陶厂,取名玉光,此后村民相继办厂。至今已成为全村的传统行业,900户人家 除开少数经营服务业,其余都从事陶瓷业,41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私人企业应运而生。乡人委会统计显示,江高村为全乡财政总收入贡献50%。 在陶瓷生产流程中,手工技术已逐渐被机械所代替。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工匠制作陶瓷品。本报记者 清江 摄 巧工妙思的江高匠人的抢眼产品。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村的陶画厂。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村技艺娴熟工匠制作的陶画。本报记者 清江 摄 光明公司的陶画。本报记者 清江 摄 将陶瓷产品入窑焙烧。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俱乐部主任阮贵山在陶画厂。 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俱乐部主任阮贵山表示,该村居民具有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魄力,市场嗅觉灵敏,深刻了解顾客需求。近年来,他们着力开发拳头产品:建筑陶瓷,尤以阴阳瓦和陶瓷马赛克为主打。其阴阳瓦曾现身拜订寺、三竹寺等著名宗教建筑,马赛克则亮相红河沿岸陶瓷之路、创越南纪录的陶瓷屋等重点工程。 另外还有高级家用品和复制仿古器物,所用釉料十分考究,计有砂釉、流釉、琉璃釉、裂纹釉、仿石釉等,各有其美。若有机会游览八场乡,街道两旁的店铺栉比鳞次,陶瓷产品琳琅满目,种类丰富,争奇斗艳,让你大饱眼福,流连忘返。 江高陶瓷村陈列室。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村阴阳瓦曾现身拜订寺、三竹寺等著名宗教建筑。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村技艺娴熟工匠的独特产品。本报记者 清江 摄 阮贵山艺人的 “蓝宝石猫子”陶画。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游客在江高陶瓷陈列室参观购物。本报记者 清江 摄 迄今,江高陶瓷品已走出国门,销往日本、韩国、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 江高村光明、清海公司的花砖、陶瓦用于升龙皇城和顺化古都修复工程。 文/草薇 图/清江 译/芳草 文/草薇 图/清江
河内市嘉林县管辖的八场乡下设八场村和江高村。 前者的陶瓷业已有数百年悠久历史,素享盛誉,后者入行才60年,但依托创新敏捷的思维、朝气蓬勃的气魄而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江高牌陶瓷名扬内外,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江高村原名东创,后改东歌,阮朝同庆年代(1885年-1888年在位)再改为江高村。 从前江高村人都在八场村的陶瓷作坊打工。法属时期,潘苏先生在江高村开办第一家陶厂,取名玉光,此后村民相继办厂。至今已成为全村的传统行业,900户人家 除开少数经营服务业,其余都从事陶瓷业,41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私人企业应运而生。乡人委会统计显示,江高村为全乡财政总收入贡献50%。 在陶瓷生产流程中,手工技术已逐渐被机械所代替。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工匠制作陶瓷品。本报记者 清江 摄 巧工妙思的江高匠人的抢眼产品。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村的陶画厂。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村技艺娴熟工匠制作的陶画。本报记者 清江 摄 光明公司的陶画。本报记者 清江 摄 将陶瓷产品入窑焙烧。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俱乐部主任阮贵山在陶画厂。 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俱乐部主任阮贵山表示,该村居民具有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魄力,市场嗅觉灵敏,深刻了解顾客需求。近年来,他们着力开发拳头产品:建筑陶瓷,尤以阴阳瓦和陶瓷马赛克为主打。其阴阳瓦曾现身拜订寺、三竹寺等著名宗教建筑,马赛克则亮相红河沿岸陶瓷之路、创越南纪录的陶瓷屋等重点工程。 另外还有高级家用品和复制仿古器物,所用釉料十分考究,计有砂釉、流釉、琉璃釉、裂纹釉、仿石釉等,各有其美。若有机会游览八场乡,街道两旁的店铺栉比鳞次,陶瓷产品琳琅满目,种类丰富,争奇斗艳,让你大饱眼福,流连忘返。 江高陶瓷村陈列室。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村阴阳瓦曾现身拜订寺、三竹寺等著名宗教建筑。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江高陶瓷村技艺娴熟工匠的独特产品。本报记者 清江 摄 阮贵山艺人的 “蓝宝石猫子”陶画。本报记者 清江 摄 游客在江高陶瓷陈列室参观购物。本报记者 清江 摄 迄今,江高陶瓷品已走出国门,销往日本、韩国、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 江高村光明、清海公司的花砖、陶瓦用于升龙皇城和顺化古都修复工程。 文/草薇 图/清江 译/芳草
更多>> 山同木雕村05/05/2023越南手工业河内市怀德县山同乡山同村的雕像业、祀器业和精湛的朱漆贴金技术风靡全国,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 宁云石雕手工艺村21/04/2023越南手工业定功村银饰锻制业16/03/2023越南手工业巴田族土锦01/03/2023越南手工业莱眺陶艺20/12/2022越南手工业河内绢花制作业08/10/2022越南手工业尊午螺钿业01/09/2022越南手工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