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宁顺旱地 28/05/2018 每年4月至7月是宁顺省最干旱的季节,这片土地变成沙漠,农业生产遇到种种困难。在干旱土地上生活的居民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为日足风多的旱地披上了绿装。 阳光暴烈、土地龟裂之地 旱季刚刚开始,博爱县福忠乡桐达和堔攸两村的草木几乎已经枯死。只剩下作为栅栏的仙人掌,这是山羊和绵羊不能吃的植物。 2018年降雨量少,加上地形地貌、天气炎热的特点,宁顺各个水库几乎干涸露底,没水灌溉,没水供畜禽饮用。 2018年3、4月,宁顺各个水库几乎干涸露底,没水灌溉,没水供畜禽饮用。本报记者仲正摄 养殖庄园主陈高和的千头绵羊群。本报记者 阮伦 摄 旱季给绵羊群提供饲料和饮用水是当地的急迫问题。本报记者 仲正 摄 牧民在远地放养后赶着羊群回家。本报记者 仲正 摄 宁顺省约有15万养殖户,截至2017年底,有11.2万头牛,13.7万头山羊和16万多头绵羊。 (宁顺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厅的统计) “才进入旱季,我的羊群因缺草缺水而死了一百多头。只求不亏损就好了”,千头绵羊养殖庄园主陈高和说。 在干旱焦点的博爱、顺安、顺北等县,廋骨嶙峋的羊群和牛群只能吃干草稻杆充饥。 “这个季节放羊十分辛苦,要把羊群赶到10公里远的山谷才可能找到长草的地方”,桐达村羊农黎氏秋玲分享。 沙漠上的农庄 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多年来,宁顺省主张改变农业生产模式适应干旱。因此,宁福县福营乡沿海路旁,一系列高科技养虾池凸显在白花花的沙洲上。全省约有900公顷沙上养虾面积,大部分集中在福营乡。 最大的养虾场之一是山海村武成宇先生的。总面积为3.5公顷的养虾池底铺保水膜,池上挂着遮阳布。配置现代化的增氧机、喂料系统、环境监测设备和污水处理系统。 “沙上高科技养虾需要大量投资,我的12个养殖池要投资50亿盾。头两造净利25亿盾,现在刚刚放养第三造,顺利的话能够收回资本”,武成宇说。 离开福营养虾场,我们来到宁福县安海乡俊秀村南疆沙丘地带。这里的占族农民种植数十公顷芦笋一片葱绿,获得高收益。 我们走访占族人雄基夫妇的芦笋园,他们以高利润芦笋种植名扬天下。 全省约有900公顷沙上养虾面积,大部分集中在福营乡。本报记者阮伦摄 灵丹公司采用VietGAP标准的2公顷芦笋种植场。本报记者 阮伦 摄 占族人雄基和慈氏欣夫妇以高利润芦笋种植名扬天下。本报记者 仲正 摄 宁顺省每公斤芦笋价格约为6-9万盾,现是带来高经济效益的作物。 本报记者 阮伦 摄 2012年,发现芦笋适合在干旱气候和土壤生长,雄基大胆贷款,将生产规模扩大到2.4公顷,其中大部分面积采用节水滴灌系统。目前,每天除去费用,平均净利为100万盾。 距雄基庄园不远是灵丹公司采用VietGAP标准的2公顷多芦笋种植场进入收获季节。新鲜芦笋和芦笋茶现是公司的两个主打产品,主要供应各大城市的餐厅和超市。同时,公司还是笋苗供应商,提供科技转让和包销产品。 此外,宁顺省的许多其他农业模式,如庆海镇养殖葡萄海草,宁海县制盐,泰安县种植短期红葡萄等也初步带来了高经济效益。宁顺人一步步地克服恶劣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在沙漠上发展经济。 目前,宁顺葡萄庄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吸引游客慕名前来游览。 宁顺省葡萄庄园既为葡萄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又为旅游业创造独特的游览形式。本报记者仲正摄 宁顺省最著名的三梅葡萄庄园主阮文梅。本报记者 仲正 摄 三梅葡萄庄园每月接待1000名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本报记者 阮伦 摄 游客在朗凤葡萄园时随意品尝,采摘自己心仪的葡萄买回家。本报记者 仲正 摄 三梅庄园著名的潘郎葡萄酒。本报记者 阮伦 摄 黎俊卿员工正在三梅庄园潘郎葡萄果汁提取和旋盖操作工序。本报记者 仲正 摄 面积约为2公顷的宁顺省最著名的三梅葡萄庄园现是各旅行社必选的旅游点,月均接待千名游客。 除了三梅葡萄庄园外,宁海县永海乡泰安葡萄村也是吸引游客的景点。坐落在越南最美沿海旅游路线的泰安葡萄村一片葱绿碧翠、架上成簇成串的葡萄,非常吸引游客。 我们参观朗凤葡萄园时有很多游客。园主阮氏凤介绍说,游客可在葡萄园随意品尝,采摘自己心仪的葡萄买回家。 陪同我们一起参观的永海乡副主席阮海登说,该乡现有种植户400个,种植面积为180公顷,年收3造,每寸地(1000平方米)每造产量为2.5-3吨葡萄。园主都经过旅游、英语、调酒等培训班,最好地为游客服务。 今日,葡萄产业与葡萄采摘游已强劲发展,既为葡萄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又为旅游业创造独特的游览形式。 文/山义 图/仲正 阮伦 文/山义 图/仲正 阮伦
特别报道 宁顺旱地 28/05/2018 每年4月至7月是宁顺省最干旱的季节,这片土地变成沙漠,农业生产遇到种种困难。在干旱土地上生活的居民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为日足风多的旱地披上了绿装。 阳光暴烈、土地龟裂之地 旱季刚刚开始,博爱县福忠乡桐达和堔攸两村的草木几乎已经枯死。只剩下作为栅栏的仙人掌,这是山羊和绵羊不能吃的植物。 2018年降雨量少,加上地形地貌、天气炎热的特点,宁顺各个水库几乎干涸露底,没水灌溉,没水供畜禽饮用。 2018年3、4月,宁顺各个水库几乎干涸露底,没水灌溉,没水供畜禽饮用。本报记者仲正摄 养殖庄园主陈高和的千头绵羊群。本报记者 阮伦 摄 旱季给绵羊群提供饲料和饮用水是当地的急迫问题。本报记者 仲正 摄 牧民在远地放养后赶着羊群回家。本报记者 仲正 摄 宁顺省约有15万养殖户,截至2017年底,有11.2万头牛,13.7万头山羊和16万多头绵羊。 (宁顺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厅的统计) “才进入旱季,我的羊群因缺草缺水而死了一百多头。只求不亏损就好了”,千头绵羊养殖庄园主陈高和说。 在干旱焦点的博爱、顺安、顺北等县,廋骨嶙峋的羊群和牛群只能吃干草稻杆充饥。 “这个季节放羊十分辛苦,要把羊群赶到10公里远的山谷才可能找到长草的地方”,桐达村羊农黎氏秋玲分享。 沙漠上的农庄 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多年来,宁顺省主张改变农业生产模式适应干旱。因此,宁福县福营乡沿海路旁,一系列高科技养虾池凸显在白花花的沙洲上。全省约有900公顷沙上养虾面积,大部分集中在福营乡。 最大的养虾场之一是山海村武成宇先生的。总面积为3.5公顷的养虾池底铺保水膜,池上挂着遮阳布。配置现代化的增氧机、喂料系统、环境监测设备和污水处理系统。 “沙上高科技养虾需要大量投资,我的12个养殖池要投资50亿盾。头两造净利25亿盾,现在刚刚放养第三造,顺利的话能够收回资本”,武成宇说。 离开福营养虾场,我们来到宁福县安海乡俊秀村南疆沙丘地带。这里的占族农民种植数十公顷芦笋一片葱绿,获得高收益。 我们走访占族人雄基夫妇的芦笋园,他们以高利润芦笋种植名扬天下。 全省约有900公顷沙上养虾面积,大部分集中在福营乡。本报记者阮伦摄 灵丹公司采用VietGAP标准的2公顷芦笋种植场。本报记者 阮伦 摄 占族人雄基和慈氏欣夫妇以高利润芦笋种植名扬天下。本报记者 仲正 摄 宁顺省每公斤芦笋价格约为6-9万盾,现是带来高经济效益的作物。 本报记者 阮伦 摄 2012年,发现芦笋适合在干旱气候和土壤生长,雄基大胆贷款,将生产规模扩大到2.4公顷,其中大部分面积采用节水滴灌系统。目前,每天除去费用,平均净利为100万盾。 距雄基庄园不远是灵丹公司采用VietGAP标准的2公顷多芦笋种植场进入收获季节。新鲜芦笋和芦笋茶现是公司的两个主打产品,主要供应各大城市的餐厅和超市。同时,公司还是笋苗供应商,提供科技转让和包销产品。 此外,宁顺省的许多其他农业模式,如庆海镇养殖葡萄海草,宁海县制盐,泰安县种植短期红葡萄等也初步带来了高经济效益。宁顺人一步步地克服恶劣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在沙漠上发展经济。 目前,宁顺葡萄庄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吸引游客慕名前来游览。 宁顺省葡萄庄园既为葡萄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又为旅游业创造独特的游览形式。本报记者仲正摄 宁顺省最著名的三梅葡萄庄园主阮文梅。本报记者 仲正 摄 三梅葡萄庄园每月接待1000名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本报记者 阮伦 摄 游客在朗凤葡萄园时随意品尝,采摘自己心仪的葡萄买回家。本报记者 仲正 摄 三梅庄园著名的潘郎葡萄酒。本报记者 阮伦 摄 黎俊卿员工正在三梅庄园潘郎葡萄果汁提取和旋盖操作工序。本报记者 仲正 摄 面积约为2公顷的宁顺省最著名的三梅葡萄庄园现是各旅行社必选的旅游点,月均接待千名游客。 除了三梅葡萄庄园外,宁海县永海乡泰安葡萄村也是吸引游客的景点。坐落在越南最美沿海旅游路线的泰安葡萄村一片葱绿碧翠、架上成簇成串的葡萄,非常吸引游客。 我们参观朗凤葡萄园时有很多游客。园主阮氏凤介绍说,游客可在葡萄园随意品尝,采摘自己心仪的葡萄买回家。 陪同我们一起参观的永海乡副主席阮海登说,该乡现有种植户400个,种植面积为180公顷,年收3造,每寸地(1000平方米)每造产量为2.5-3吨葡萄。园主都经过旅游、英语、调酒等培训班,最好地为游客服务。 今日,葡萄产业与葡萄采摘游已强劲发展,既为葡萄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又为旅游业创造独特的游览形式。 文/山义 图/仲正 阮伦 文/山义 图/仲正 阮伦
每年4月至7月是宁顺省最干旱的季节,这片土地变成沙漠,农业生产遇到种种困难。在干旱土地上生活的居民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为日足风多的旱地披上了绿装。 阳光暴烈、土地龟裂之地 旱季刚刚开始,博爱县福忠乡桐达和堔攸两村的草木几乎已经枯死。只剩下作为栅栏的仙人掌,这是山羊和绵羊不能吃的植物。 2018年降雨量少,加上地形地貌、天气炎热的特点,宁顺各个水库几乎干涸露底,没水灌溉,没水供畜禽饮用。 2018年3、4月,宁顺各个水库几乎干涸露底,没水灌溉,没水供畜禽饮用。本报记者仲正摄 养殖庄园主陈高和的千头绵羊群。本报记者 阮伦 摄 旱季给绵羊群提供饲料和饮用水是当地的急迫问题。本报记者 仲正 摄 牧民在远地放养后赶着羊群回家。本报记者 仲正 摄 宁顺省约有15万养殖户,截至2017年底,有11.2万头牛,13.7万头山羊和16万多头绵羊。 (宁顺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厅的统计) “才进入旱季,我的羊群因缺草缺水而死了一百多头。只求不亏损就好了”,千头绵羊养殖庄园主陈高和说。 在干旱焦点的博爱、顺安、顺北等县,廋骨嶙峋的羊群和牛群只能吃干草稻杆充饥。 “这个季节放羊十分辛苦,要把羊群赶到10公里远的山谷才可能找到长草的地方”,桐达村羊农黎氏秋玲分享。 沙漠上的农庄 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多年来,宁顺省主张改变农业生产模式适应干旱。因此,宁福县福营乡沿海路旁,一系列高科技养虾池凸显在白花花的沙洲上。全省约有900公顷沙上养虾面积,大部分集中在福营乡。 最大的养虾场之一是山海村武成宇先生的。总面积为3.5公顷的养虾池底铺保水膜,池上挂着遮阳布。配置现代化的增氧机、喂料系统、环境监测设备和污水处理系统。 “沙上高科技养虾需要大量投资,我的12个养殖池要投资50亿盾。头两造净利25亿盾,现在刚刚放养第三造,顺利的话能够收回资本”,武成宇说。 离开福营养虾场,我们来到宁福县安海乡俊秀村南疆沙丘地带。这里的占族农民种植数十公顷芦笋一片葱绿,获得高收益。 我们走访占族人雄基夫妇的芦笋园,他们以高利润芦笋种植名扬天下。 全省约有900公顷沙上养虾面积,大部分集中在福营乡。本报记者阮伦摄 灵丹公司采用VietGAP标准的2公顷芦笋种植场。本报记者 阮伦 摄 占族人雄基和慈氏欣夫妇以高利润芦笋种植名扬天下。本报记者 仲正 摄 宁顺省每公斤芦笋价格约为6-9万盾,现是带来高经济效益的作物。 本报记者 阮伦 摄 2012年,发现芦笋适合在干旱气候和土壤生长,雄基大胆贷款,将生产规模扩大到2.4公顷,其中大部分面积采用节水滴灌系统。目前,每天除去费用,平均净利为100万盾。 距雄基庄园不远是灵丹公司采用VietGAP标准的2公顷多芦笋种植场进入收获季节。新鲜芦笋和芦笋茶现是公司的两个主打产品,主要供应各大城市的餐厅和超市。同时,公司还是笋苗供应商,提供科技转让和包销产品。 此外,宁顺省的许多其他农业模式,如庆海镇养殖葡萄海草,宁海县制盐,泰安县种植短期红葡萄等也初步带来了高经济效益。宁顺人一步步地克服恶劣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在沙漠上发展经济。 目前,宁顺葡萄庄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吸引游客慕名前来游览。 宁顺省葡萄庄园既为葡萄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又为旅游业创造独特的游览形式。本报记者仲正摄 宁顺省最著名的三梅葡萄庄园主阮文梅。本报记者 仲正 摄 三梅葡萄庄园每月接待1000名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本报记者 阮伦 摄 游客在朗凤葡萄园时随意品尝,采摘自己心仪的葡萄买回家。本报记者 仲正 摄 三梅庄园著名的潘郎葡萄酒。本报记者 阮伦 摄 黎俊卿员工正在三梅庄园潘郎葡萄果汁提取和旋盖操作工序。本报记者 仲正 摄 面积约为2公顷的宁顺省最著名的三梅葡萄庄园现是各旅行社必选的旅游点,月均接待千名游客。 除了三梅葡萄庄园外,宁海县永海乡泰安葡萄村也是吸引游客的景点。坐落在越南最美沿海旅游路线的泰安葡萄村一片葱绿碧翠、架上成簇成串的葡萄,非常吸引游客。 我们参观朗凤葡萄园时有很多游客。园主阮氏凤介绍说,游客可在葡萄园随意品尝,采摘自己心仪的葡萄买回家。 陪同我们一起参观的永海乡副主席阮海登说,该乡现有种植户400个,种植面积为180公顷,年收3造,每寸地(1000平方米)每造产量为2.5-3吨葡萄。园主都经过旅游、英语、调酒等培训班,最好地为游客服务。 今日,葡萄产业与葡萄采摘游已强劲发展,既为葡萄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又为旅游业创造独特的游览形式。 文/山义 图/仲正 阮伦
更多>> 邦美蜀--世界咖啡城10/05/2023特别报道越南咖啡品牌早在世界市场上站稳脚跟。2022年,全球经济受到疫后和俄乌冲突的影响,越南仍然是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国,仅次于巴西,出口量为180万吨,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近40亿美元,其中邦美蜀咖啡品牌和地理标志的得乐咖啡占全国咖啡出口总量的30%。凭借自身优势,得乐努力把邦美蜀建成“世界咖啡城”。 金瓯省——祖国最南端的亮点10/04/2023特别报道美奈度假胜地28/03/2023特别报道嘲剧——越南代表性传统戏剧艺术02/03/2023特别报道打开西原旅游之门的“金钥匙”23/01/2023特别报道歌筹——越南人的“室内乐”遗产13/12/2022特别报道胡志明市——越南特色旅游地10/11/2022特别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