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越南 在越南的日本志愿者 12/05/2020 根据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志愿者派遣计划,来自日出之国的带包哲夫、伊藤舞、秀人美夏和长瀬一平来到顺化和岘港工作两年。他们越过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通过一 系列实际工作共同培育越日两国之间的友谊。 在岘港,秀人美夏在岘港大学当日语老师,她还腾出时间了解越南文化,获得许多有趣体验。她爱上了越南奥黛,喜欢越南人的乐观生活方式,积极面向美好未来。 长瀬一平为顺化女患者进行膝关节康复治疗。本报记者 清和 摄 长瀬一平指引患者进行肩膀关节康复运动。本报记者 清和 摄 患者治疗后之悦。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对长瀬一平而言,语言也是很大的障碍,但越南同事们的热情和友善让他克服种种挑战。他全心全意地将自己在日本藤田医科大学担任理疗师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患者治疗并传授给顺化功能康复医院的同事。 秀人美夏教师的日语材料。本报记者 清和 摄 秀人美夏与学生进行讨论。本报记者 清和 摄 秀人美夏弹古筝。本报记者 清和 摄 秀人美夏教学生弹古筝。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带包哲夫博士是宇航技术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曾在世界许多国家担任志愿者。他平易近人、憨厚朴直,选择前往顺化市,是希望能为越南的发展和繁荣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越南年轻人,希望不久的将来,他们能够掌握世界尖端技术之一--制造无人机技术。他笑着说:“越南语太难了但食品都很好吃,尤其是蔬菜。” 宇航技术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带包哲夫在顺化工业高等学校工作。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带包哲夫博士向学生传授制造无人机知识。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带包哲夫博士向学生传授制造无人机技术。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带包哲夫博士向学生传授制造无人机知识。本报记者 清和 摄 伊藤舞的越南语较好,在岘港绿色之梦收容所照顾残疾儿童相当顺利,工作很辛苦但她的善良和勤快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亲如一家。 伊藤舞拥有照顾残疾儿童的近20年经验。本报记者 清和 摄 伊藤舞教孩子们制作土豆饼。本报记者 清和 摄 伊藤舞教孩子们制作彩纸玩具。本报记者 清和 摄 1995年,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志愿者派遣计划在越南启动。至今为止,累计已有600多名志愿者在全国各地工作。目前,约有40多名志愿者在日语教学、医疗、体育、教育、旅游、社会福利、农林水产、辅助工业等领域工作。 报道/清和 报道/清和
外眼看越南 在越南的日本志愿者 12/05/2020 根据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志愿者派遣计划,来自日出之国的带包哲夫、伊藤舞、秀人美夏和长瀬一平来到顺化和岘港工作两年。他们越过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通过一 系列实际工作共同培育越日两国之间的友谊。 在岘港,秀人美夏在岘港大学当日语老师,她还腾出时间了解越南文化,获得许多有趣体验。她爱上了越南奥黛,喜欢越南人的乐观生活方式,积极面向美好未来。 长瀬一平为顺化女患者进行膝关节康复治疗。本报记者 清和 摄 长瀬一平指引患者进行肩膀关节康复运动。本报记者 清和 摄 患者治疗后之悦。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对长瀬一平而言,语言也是很大的障碍,但越南同事们的热情和友善让他克服种种挑战。他全心全意地将自己在日本藤田医科大学担任理疗师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患者治疗并传授给顺化功能康复医院的同事。 秀人美夏教师的日语材料。本报记者 清和 摄 秀人美夏与学生进行讨论。本报记者 清和 摄 秀人美夏弹古筝。本报记者 清和 摄 秀人美夏教学生弹古筝。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带包哲夫博士是宇航技术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曾在世界许多国家担任志愿者。他平易近人、憨厚朴直,选择前往顺化市,是希望能为越南的发展和繁荣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越南年轻人,希望不久的将来,他们能够掌握世界尖端技术之一--制造无人机技术。他笑着说:“越南语太难了但食品都很好吃,尤其是蔬菜。” 宇航技术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带包哲夫在顺化工业高等学校工作。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带包哲夫博士向学生传授制造无人机知识。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带包哲夫博士向学生传授制造无人机技术。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带包哲夫博士向学生传授制造无人机知识。本报记者 清和 摄 伊藤舞的越南语较好,在岘港绿色之梦收容所照顾残疾儿童相当顺利,工作很辛苦但她的善良和勤快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亲如一家。 伊藤舞拥有照顾残疾儿童的近20年经验。本报记者 清和 摄 伊藤舞教孩子们制作土豆饼。本报记者 清和 摄 伊藤舞教孩子们制作彩纸玩具。本报记者 清和 摄 1995年,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志愿者派遣计划在越南启动。至今为止,累计已有600多名志愿者在全国各地工作。目前,约有40多名志愿者在日语教学、医疗、体育、教育、旅游、社会福利、农林水产、辅助工业等领域工作。 报道/清和 报道/清和
根据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志愿者派遣计划,来自日出之国的带包哲夫、伊藤舞、秀人美夏和长瀬一平来到顺化和岘港工作两年。他们越过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通过一 系列实际工作共同培育越日两国之间的友谊。 在岘港,秀人美夏在岘港大学当日语老师,她还腾出时间了解越南文化,获得许多有趣体验。她爱上了越南奥黛,喜欢越南人的乐观生活方式,积极面向美好未来。 长瀬一平为顺化女患者进行膝关节康复治疗。本报记者 清和 摄 长瀬一平指引患者进行肩膀关节康复运动。本报记者 清和 摄 患者治疗后之悦。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对长瀬一平而言,语言也是很大的障碍,但越南同事们的热情和友善让他克服种种挑战。他全心全意地将自己在日本藤田医科大学担任理疗师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患者治疗并传授给顺化功能康复医院的同事。 秀人美夏教师的日语材料。本报记者 清和 摄 秀人美夏与学生进行讨论。本报记者 清和 摄 秀人美夏弹古筝。本报记者 清和 摄 秀人美夏教学生弹古筝。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带包哲夫博士是宇航技术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曾在世界许多国家担任志愿者。他平易近人、憨厚朴直,选择前往顺化市,是希望能为越南的发展和繁荣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越南年轻人,希望不久的将来,他们能够掌握世界尖端技术之一--制造无人机技术。他笑着说:“越南语太难了但食品都很好吃,尤其是蔬菜。” 宇航技术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带包哲夫在顺化工业高等学校工作。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带包哲夫博士向学生传授制造无人机知识。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带包哲夫博士向学生传授制造无人机技术。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带包哲夫博士向学生传授制造无人机知识。本报记者 清和 摄 伊藤舞的越南语较好,在岘港绿色之梦收容所照顾残疾儿童相当顺利,工作很辛苦但她的善良和勤快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亲如一家。 伊藤舞拥有照顾残疾儿童的近20年经验。本报记者 清和 摄 伊藤舞教孩子们制作土豆饼。本报记者 清和 摄 伊藤舞教孩子们制作彩纸玩具。本报记者 清和 摄 1995年,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志愿者派遣计划在越南启动。至今为止,累计已有600多名志愿者在全国各地工作。目前,约有40多名志愿者在日语教学、医疗、体育、教育、旅游、社会福利、农林水产、辅助工业等领域工作。 报道/清和
更多>> 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 贸易之桥,合作之源01/11/2025外眼看越南从国际品牌到越南本土企业,2025年首届秋季博览会正成为区域内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平台。博览会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展示的场所,更开辟了一个互联互通的空间,让创意、技术和传统价值得以共同传播,描绘出越南在国际贸易版图上蓬勃发展的融合画卷。 美籍赫蒙族学生:回归越南寻根文化血脉26/10/2025外眼看越南德彦吉岗:越日文化交流的“架桥人”12/10/2025外眼看越南杉原厚吉教授与数学视觉应用展24/09/2025外眼看越南叶赫兹基尔·辛多用速写讲述越南城市故事05/08/2025外眼看越南木村裕一画家与《和宝宝一起玩》绘本集15/06/2025外眼看越南鲁尼恩医生助力越南医院复杂颌面外科项目15/06/2025外眼看越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