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第21届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 06/05/2018 第21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4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和区域宏观经济形势、10+3区域财金合作等议题,并发表了联合声明。 会议认为,全球经济呈现同步强劲复苏,10+3地区继续保持较快经济增长,但仍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快于预期等风险。10+3各方承诺根据各自国情使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所有必要政策工具,促进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性增长。各方重申支持开放的、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和投资体系,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深化域内贸易和投资联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同时,各方将继续加强资本流动监测,提高经济韧性,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 此前,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5月3日发表的报告显示,今年10+3地区经济增长率预计达5.4%,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靠国内需求和出口增加,而通货膨胀呈现相对稳定态势。据报告分析,外部需求有所改善,使得东盟与中日韩能够更好地缓冲外部冲击。另外,该地区的汇率近期变得更加灵活并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一种“降低冲击工具”。为了提高抵御能力,报告还建议决策者继续建立政策空间,特别是货币政策,以便及时应对全球信贷越来越紧缩的状况。(越通社—VNA)
新闻 第21届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 06/05/2018 第21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4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和区域宏观经济形势、10+3区域财金合作等议题,并发表了联合声明。 会议认为,全球经济呈现同步强劲复苏,10+3地区继续保持较快经济增长,但仍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快于预期等风险。10+3各方承诺根据各自国情使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所有必要政策工具,促进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性增长。各方重申支持开放的、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和投资体系,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深化域内贸易和投资联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同时,各方将继续加强资本流动监测,提高经济韧性,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 此前,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5月3日发表的报告显示,今年10+3地区经济增长率预计达5.4%,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靠国内需求和出口增加,而通货膨胀呈现相对稳定态势。据报告分析,外部需求有所改善,使得东盟与中日韩能够更好地缓冲外部冲击。另外,该地区的汇率近期变得更加灵活并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一种“降低冲击工具”。为了提高抵御能力,报告还建议决策者继续建立政策空间,特别是货币政策,以便及时应对全球信贷越来越紧缩的状况。(越通社—VNA)
第21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4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和区域宏观经济形势、10+3区域财金合作等议题,并发表了联合声明。 会议认为,全球经济呈现同步强劲复苏,10+3地区继续保持较快经济增长,但仍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快于预期等风险。10+3各方承诺根据各自国情使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所有必要政策工具,促进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性增长。各方重申支持开放的、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和投资体系,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深化域内贸易和投资联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同时,各方将继续加强资本流动监测,提高经济韧性,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 此前,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5月3日发表的报告显示,今年10+3地区经济增长率预计达5.4%,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靠国内需求和出口增加,而通货膨胀呈现相对稳定态势。据报告分析,外部需求有所改善,使得东盟与中日韩能够更好地缓冲外部冲击。另外,该地区的汇率近期变得更加灵活并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一种“降低冲击工具”。为了提高抵御能力,报告还建议决策者继续建立政策空间,特别是货币政策,以便及时应对全球信贷越来越紧缩的状况。(越通社—VNA)
更多>> AMM-58:中国呼吁东盟与中日韩加强危机应对11/07/2025新闻越通社驻吉隆坡记者报道,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国愿意继续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济技术合作专项的捐款,积极协助东盟国家提升协定的实施能力。 越南领导人致电祝贺蒙古国国庆104周年11/07/2025新闻莫桑比克总理承诺促进与越南全面合作10/07/2025新闻国家主席:每个人都应始终将学习视为权利、责任和义务10/07/2025新闻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向国际友人推广海防形象的良机10/07/2025新闻胡志明市力争打造成为东南亚地区一流旅游中心10/07/2025新闻谅山省友谊国际口岸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6%10/07/2025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