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打造迈向出口的茶叶生产链
在建国与发展的80年征程中,河内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从自给自足转向商品化生产,应用高新技术并逐步与国际接轨。作为河内传统经济作物的茶叶也不例外,目前正按照产业链模式组织生产,面向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中野乡的福春、都良两村,数百公顷茶树按照安全、高效的方向种植。据北山农林合作社主任陶氏贵介绍,通过改进的技术规程,每公顷茶园年产量可达约5吨鲜茶,相当于1吨干茶。由于实行专业化初加工和包装,产品拥有清晰的包装、标签和溯源码,并获得了“一乡一品”四星级产品认证,因此售价稳定、销路畅通,茶农每公顷年收入可达2.5亿至3亿盾。
首都最大的茶区坐落在绥海乡巴寨村,面积逾470公顷,茶树在气候凉爽、土壤适宜的山坡地上茁壮成长。巴寨茶品质卓越,香气自然、滋味醇厚,被誉为“河内第一名茶”。当地居民武氏心表示:“在河内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引进新品种,改造老茶园,并按照越南良好农业规范(VietGAP)流程生产,因此产量、质量和价值均显著提升”。
据河内市农业与环境厅副厅长谢文祥介绍,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超过2000公顷,其中356公顷已应用高新技术,占比约10.2%。北山、龙富、巴寨等著名茶区不仅在照料和采摘环节实现了机械化,还投资了现代化加工系统,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并符合国际标准。借此,这些茶区的产品已进入俄罗斯、中国台湾、中东等严格市场,标志着首都农产品“走向世界”的新一步。
在生产组织的同时,河内也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例如“巴寨安全茶”已获得商标保护,贴有溯源二维码,并附有质量认证标签。该产品目前达到“一乡一品”三星级标准,现身多家安全食品连锁店和农产品专卖店,为茶农带来每公顷约3亿盾的稳定收入。此外,河内茶叶产品也正逐步亮相电商平台,参加东盟、东亚、欧洲等地区的农产品展会,从而提升国际市场的地位与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