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傣族群舞盛宴

西北傣族群舞盛宴

相传,群舞大约在十个世纪前诞生,初期只是入夜人们在山野中手牵手消除恐惧的简单动作,其后在逢年过节、立村建寨表演,逐渐发展成为西北傣族人的著名舞蹈。2021年12月,群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群舞之乡历史演变

据西北傣族人的古籍记载,大约十个世纪前,芒炉区(今属安沛省)酋长洛仗是群舞的创始人,他带领傣族人来到芒索(今莱州省丰土县)开垦立村。相传这片新土地是群舞蓬勃发展并遍布西北的发迹地。

 

初期,洛仗酋长教给村民的群舞只是男女手牵手围着篝火随着节拍跳舞欢呼的动作,旨在驱赶危险野兽、消除恐惧、体现群体的团结,后来,创造出丁琴、鼓、锣钲、二胡等乐器用来伴奏。从此,群舞现身傣族人大部分文化活动,如新居入宅、婚礼、村庄盛典等。芒卢人认为,群舞圆圈越大越吉祥,五谷丰登,生活富裕,幸福美满。

 

据芒炉傣族文化研究者炉文边介绍,今日群舞的36种形式都是从6种古老形式演变而来,不光是为了表演,还蕴含了傣族人世代相传的生活理念、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例如,“圆圈”体现社区的团结凝聚;“举巾请酒”体现热情好客;“进退转身”意为乾坤颠倒族人也不离散;“抛巾舞”是最活跃、最精彩的,常在婚礼,乔迁新居时表演;“拍手圈舞”表现生活美满,丰衣足食等。

叮当、鼓、竹竿是傣族人群舞的伴奏乐器。本报记者 丰秋 摄 

1954年奠边府大捷前,芒索的傣族区由傣王刁文恩统治。这人浪漫多情,酷爱群舞,所以芒索的女群舞队数以百计,群舞会经常举行。每逢舞会,俊男倩女聚集南纳 河畔,聊天交友,同喝玉米酒,入夜围着篝火共跳群舞。

 

据越南国家文化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阮氏贤副教授介绍,群舞基本上分为三种:礼仪群舞、表演群舞和圆圈群舞。从1990年至今,群舞队蓬勃发展,2019年安沛省约有180支,奠边1273支,莱州100多支,山罗1700支,形成了表演和传授群舞艺术的强大力量。  

在法属时期,群舞从一种民间舞变成了服务西北地区酋长和法国官吏的“宫廷舞”。在“傣王” 刁文恩手下的群舞队当过演员的已故炉氏菲艺人曾说,1954年前,芒索群舞队曾到法国巴黎表演花群舞、巾群舞、斗笠群舞、斑花群舞等,特别吸引西方人的眼球。

历经时代的变迁,如今,群舞已蓬勃发展,成为傣族文化的“瑰宝”,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的象征。

群舞之乡旅游潜力

西北现有4个傣族聚居区:奠边的芒青、安沛的芒罗、莱州的芒探、山罗的芒德,游客将有机会欣赏当地人独特的舞蹈。

 

据莱州省民间文化研究者杜氏德介绍,钲群舞节是包括芒探在内的西北地区傣族人最大的春会,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平安。春会上演丰富多彩的群舞,堪比丰盛的影音宴会。

 

在节奏明快的丁琴声和清脆浑圆的的锣钲声中,傣、蒙、瑶等族的男男女女手拉手围着篝火翩翩起舞,从高处看似一朵硕大的白色斑花(洋紫荆花的俗称)盛开绽放。

 

群舞已被奠边省人委会打造为旅游尖端产品。今天来到奠边省,游客不仅游览名胜古迹,了解与“煊赫五洲,震撼世界”的奠边府大捷息息相关的历史遗迹,还可欣赏群舞特色之美,这里有1000多支群舞队,随时服务游客。

2019年在安沛省义路市的最大圆圈群舞被列入越南吉尼斯记录,包括500名非专业演员参加。图/越通社

和平省梅州县傣族人也成立了专为游客服务的群舞队,例如板乐、板苯贡两村各有10队。板乐群舞队员韦氏雪说:“我们傣族人无需有人教,长大自然会跳群舞。”  

对于傣族人来说,群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像食物和水一样。 群舞不仅是泰族人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而且已成为当今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共同文化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


文/丰秋

图/越南画报 & 越通社

设计/庄绒

译/武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