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国旗80年的慈云村

缝制国旗80年的慈云村

鲜为人知,在那面神圣而自豪的金星红旗背后,蕴含着河内市章阳乡慈云村默默无闻的工匠精神。他们以全部的热爱、巧手匠心与民族自豪感,日复一日地缝制国旗。

慈云村的国旗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省市,还出口老挝、柬埔寨,以及欧洲、美洲的侨胞社区。

自1945年8月起,慈云村便有了缝制国旗的传统。当时,村里的艺人和裁缝匠受抗战委员会邀请到河内棉行街参与成立“红旗合作社”,为革命绣制旗帜。从这一历史里程碑开始,制旗业在村中广泛传播,成为生计,也成为一代又一代村民的巨大自豪。

临近八月革命与九·二国庆八十周年之际,慈云村的气氛更加热闹繁忙。在小作坊或民居里,缝纫机声此起彼伏,仿佛与时间赛跑。在工匠们勤勉的双手下,一面面金星红旗陆续出炉。


慈云村许多家庭代代相传,把守护和发展制旗业视为神圣使命,为民族辉煌历史增添独特的文化遗产。

在阮文服先生的制旗作坊,有三十多名工人正全力赶工,以确保按时交货。他说,每逢国家重大节日,销售量比平日多一倍甚至两倍,作坊必须加班,以满足市场需求增长。


他分享道:“以前缝制国旗大多依靠手工,既辛苦又费力,但慈云村人一直以能为举国同庆的时刻贡献一份微薄之力而自豪。如今,有了机器和现代印刷技术的支持,产量提高了许多倍。然而,对国旗这一神圣形象的谨慎与尊重却始终如一”。

除了国旗,慈云村工匠还接受制作横幅、标语、国际旗、纪念旗、开学典礼用旗等订单。

出身于四代制旗家庭的王氏绒女士说:“要完成一面国旗,至少要经过近十道工序,从选布、染色、裁剪、缝制到印星、熨烫等等。其中,选布尤为关键,布料要厚实,红色要鲜亮,并且经久不褪色”。

与制旗业结缘二十年的武氏商女士则认为,缝制国旗绝不能草率,因为国旗要悬挂在庄严之地。每一件产品都必须在比例、色彩、形状、针线等方面达到绝对精准。

慈云村人八十年来始终坚守并发展制旗业。
八十年来,金星红旗已成为民族独立、自由与奋发向上的神圣象征。而在慈云村,那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们依旧用满腔热爱与民族自豪天天缝制着这一象征。

慈云村的国旗生产作坊不仅服务国内,还出口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为侨胞服务。

 

如今,慈云村的制旗产品日趋多样。除了节庆悬挂的国旗,村民们还制作党旗、佛旗、五色旗、各国国旗、纪念旗、开学典礼用旗、横幅、标语等,产品始终赢得客户信赖,被广泛用于各种重大活动。  

八十年来,金星红旗已成为民族独立、自由与奋发向上的神圣象征。而在慈云村,那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们依旧用满腔热爱与民族自豪天天缝制着这一象征。

文/越南画报 银河   图/庆龙   译/红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