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彦吉岗:越日文化交流的“架桥人”

德彦吉岗:越日文化交流的“架桥人”

在越日关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文化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重要桥梁。日本驻越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德彦吉岗 (Yoshioka Norihiko)先生通过其富有创意的项目和艺术合作不断深化这一关系。

日本驻越文化交流中心主任Yoshioka Norihiko先生。

记者:您能否简要分享一下从初次抵达河内到如今担任中心主任的心路历程?

德彦吉岗先生:2008年10月,我第一次来到河内,当时中心刚刚成立。我前来协助建立运营基础,并于2010年被任命为首任副主任,任职至2014年。在此期间,我还在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学习了越南语。随后,我于2016年至2021年在泰国曼谷工作。2024年4月,我重返河内,担任中心主任。

Yoshioka Norihiko先生与同事一起工作。本报记者 庆龙 摄

记者:时隔十年重返河内,您有何感受?

德彦吉岗先生:河内给我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座城市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潜力无限。特别,越南的文化艺术生活目前更加丰富,涵盖了从传统到当代,从传统活动到独立创意社区的方面。

除文化活动外,Yoshioka Norihiko先生还在外交学院任教。图/资料
Yoshioka Norihiko先生在“塑料纪元”展上发表讲话。图/资料

记者:在新岗位上,您为该中心制定了哪些战略?

德彦吉岗先生:首先,我们注重构建与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合作网络,以创造可持续的合作。其次,中心努力推广多元化的日本文化,使其符合不同受众的需求,同时确保高品质。

Yoshioka Norihiko先生在日本文化交流中心参观艺术展。本报记者 庆龙 摄
除了文化活动,Yoshioka Norihiko先生还注重培训学生。本报记者 庆龙 摄
与学生们在中心体验科学展。本报记者 庆龙 摄

记者:您认为越南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在接触日本文化的方式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德彦吉岗先生:技术是最大的不同。高速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使越南年轻人能够更轻松、更个性化地接触日本文化。从电影、音乐、美食到设计、艺术,他们主动寻找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内容。

日本驻越文化交流中心主任Yoshioka Norihiko先生。本报记者 庆龙 摄

记者:在您的工作中,有难忘的回忆吗?

德彦吉岗先生:2013年,在纪念越日建交40周年之际举办的“草间弥生:强迫症”展令我记忆犹新。我们将整个中心成为草间弥生的艺术空间,吸引了超过5万人次前来参观。此外,还有伊村晃(Naoki Iimuro)的哑剧表演,越南演员阮香松的参与为日本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工人剧院,日本传统木偶戏表演吸引了众多河内观众的关注。本报记者 庆龙 摄
记者:该中心在促进两国文化合作和艺术家交流方面有何新计划?

德彦吉岗先生:近期,我们支持日本艺术团Gonzo与越南艺术家合作创作了《风暴》话剧。今年11月,Tawada Yuki摄影师和Fukumoto Fuku陶艺家参加河内摄影节(Photo Hanoi),并与越南学生和艺术家共同创作新作品。我希望未来,我们的合作将拓展到更大规模的表演艺术项目,使两国的文化真正实现水乳交融,更深层次地发展。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

Yoshioka Norihiko先生与日本摇滚乐队 Bati Holic 合影留念。图/资料

文/越南画报 银河  图/庆龙 资料  译/何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