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迷入冰淞云雾之乡

西北山区山罗省北安县的达索、红艾、杭洞、杭珠等地名曾出现在已故作家苏怀的短篇小说《阿府夫妻》。近十年来,这些地方的三大“特产”:北隘云霞天堂、寒冬冰淞和山雪古茶引来了众多野游族观赏云霞,拍照留念。
对我来说,除了上述三大“特产”的吸引力之外,这趟达索之行的目的是了解当地蒙族文化。诚如苏怀作家的《山上歌声》所表达的这是一种友爱浓厚的召唤性文化:“山林黄昏芦笙声,抑扬顿挫唤恋人。入林下山两条路,天上参商两边隔,只有咱俩结鸳鸯。”

站在野游族爱来观赏迷人的云雾山谷的号称“恐龙脊梁”山峰上,我最感兴趣的是在雾霭弥漫的空间晾晒蒙女装的景象。女屋主用咬音不正的越语解释说,在这漫天遍野雾霭重重的地方只能这样晾干。我细看裙子上的纹饰图案,仿佛看到云雾缭绕的杭同山脉。


2018年2月初气温降到零度,整个达索冰冻雾凇,白皑皑的一片,迎来成千上万游客观赏奇趣的自然景色。
本报记者 阮文维 摄

中年云雾缭绕的达索。本报记者 仲正 摄

 达索乡以醇美清香的百年山雪茶久负盛名。本报记者 仲正 摄

海拔1000米的西北山区山罗省北安县达索峰从2108年2月3至7日气温降到零度,整个达索冰天雪地,白皑皑的
一片。图为在达索雪地的女孩与羊群。本报记者 阮文维 摄


农闲时,达索的蒙族妇女为节日缝制新衣服做准备。本报记者 仲正 摄

蒙族女人做家务的景象。本报记者 仲正 摄

2018年2月初气温降到零度,整个达索冰天雪地,白皑皑的一片,迎来成千上万游客观赏奇趣的自然景色。当我观赏白花花的云雾涌入山谷村寨,简直觉得天地相连成白茫茫的一片。在节日的狂烈气氛里,到处洋溢着芦笙声和笛声,到处是蒙族女装土锦的艳丽色彩,弄得我眼花缭乱,几乎迷失归途。
我跟着身穿节日盛装的赫蒙姑娘们来到达索乡中心,参加“北安县各族人民文化节”。对北安赫蒙人而言,这些节庆庙会是非常重要的,不赶庙会,不吃汤锅,不抛绣球,不吹芦笙,根本算不上赫蒙人!

我所住的茶梅民宿区坐落在达索乡中心,由西北茶叶和特产有限公司投资,蒙族人管理。为了赶节日,工作人员莫氏歌女士大清早就要起床处理好日常事务。她说每当节庆庙会,甚至学校也放假算是课外活动,因为学生听见芦笙声和笛声就坐立不安,心不在焉。

这天上午8点,整个达索笼罩在浓云迷雾之中,中心广场却人山人海。周边各地居民带来各种物产摆卖。中午时分,雾霭更浓人更多,抛绣球、推杆子等游戏和做饼酿酒比赛活动蓬勃开展,熙熙嚷嚷,好不热闹!

蒙族人特别好客。杭珠人热情请你喝酒,新旺人请吃酸笋,达夸人请吃烤鱼,等等。在这个节日走一圈,北安、达索的所有美食风味就会在你的舌尖上溜过。有的人更把你当作嘉宾挚友殷勤邀请:请到杭珠我家喝杯酒;请到红艾我家尝尝蜜糖一样甜的苗芥;请到新旺我家吃汤锅喝玉米酒……



号称“恐龙脊梁”的山峰是构成海拔1600米达索山脉的三峰之一,每天迎来众多游客瞻仰云霞海洋的黎明之光。
本报记者 仲正 摄


 
许多游客前来欣赏达索云海。本报记者 仲正 摄

距达索14公里的辛旺乡中心是北安县最大梯田。本报记者 仲正 摄

在蒙族人的传统新年,游客可以参与抛绣球、推杆子等民间游戏。本报记者 仲正 摄

2017年12月在达素乡举行的北安县各族人民文化节,蒙族小伙子参加做饼比赛。本报记者 仲正 摄

蒙族女人选购五彩缤纷的传统衣服。本报记者 仲正 摄

杭珠酒、黑猪肉是达素乡蒙族人的特产。本报记者 仲正 摄

素有北隘雾霭天堂之称的达索海拔2000米,终年云雾缭绕,景色迷人。号称“恐龙脊梁”的山峰是构成海拔1600米达索山脉的三峰之一,每天迎来众多游客瞻仰云霞海洋的黎明之光。
入夜,我躺在茶梅民宿区依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扬婉转的芦笙声和笛声。管理员莫阿悟介绍说,节庆期间,相恋的俊男倩女听到芦笙声就会赶来一起玩耍,抛绣球示爱,节庆后在大雾茫茫的夜色里谈情说爱。这是赫蒙人世代相传的有趣习俗。蓦地,我想到《阿府夫妻》描写春天庙会的一段:“你抛绣球妹不接,绣球落地我不爱”。不过,在今天的抛绣球游戏,我觉得好像没有任何绣球落地!

我在谷歌网页点击关键词达索,仅仅0.42秒就查到238,000条信息,主要是观赏云霞的地点和冰雪茫茫的山谷村寨,赫蒙人原始生活的信息却少之又少,正如熟悉达索的民宿旅游投资商范武庆所说:“达索的原始生态就像三十年前的沙坝。”


“达索乡有3000多人口,主要是蒙族,至今依旧保留着语言、服饰、房屋、风俗习惯等方面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完全适合发展体验当地人日常生活、采摘加工茶叶山楂等的民宿旅游。”北安县人委会主席黎文其。
 
图/通善 仲正 阮文唯

图/通善 仲正 阮文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