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巨沱古村

河内市清威县巨溪乡巨沱古村是市郊手工艺村建筑的活博物馆。
据武文申大爷(87岁)介绍,村里各家族的族谱和历史考究相关资料表明,巨沱村是四个世纪前由郑王的亲王们创立的。1920-1940 年,在河内,擅长经营的巨沱人发财致富成为资本家,开办的大型纺织厂、商店、运输公司等均以“巨”字为首冠名,如巨营、巨真、巨发等,所以提到这些名称就知道是巨沱人办的。他们为家乡注入了文明的灵魂。


巨沱村是喜欢探索传统手工艺村建筑的人的理想落脚点。本报记者 庆龙 摄

巨沱村的古典美。本报记者 丰秋 摄

20世纪初法越风格合璧的建筑。本报记者 功达 摄


打着岁月印迹的墙壁。本报记者 庆龙 摄

巨沱村小巷。本报记者 丰秋 摄

历经沧桑,巨沱村的面貌几乎完整如初。北部平原特有的三格间和五格间瓦屋依旧存在。本报记者 庆龙 摄


巨沱村巷门。本报记者 庆龙 摄


过去,流经巨沱的锐河段津口商业旺盛,船舶如织。这里建有两根柱子,柱上设有顶灯的石蟾蜍,夜间点亮导航。本报记者 庆龙 摄


古屋精雕细刻的法越纹饰图案尽显越南工匠的卓越技艺。本报记者 庆龙 摄


“以前,每条巷都有门,现在只剩下三四个了!”乡文化处处长武文鹏透露。本报记者 功达 摄

巨沱的现代化高楼与苔封古屋并存。本报记者 功达 摄


历经沧桑,巨沱村的面貌几乎完整如初。本报记者 庆龙 摄

巨沱古村生活节奏。本报记者 丰秋 摄

据清威县人委会统计,巨沱古村至今仍保留着约200年前北部平原风格的古屋51栋。本报记者 庆龙 摄


巨沱蕉藕粉丝颜色淡黄,味香质韧,闻名全国。本报记者 庆龙 摄

如果说唐林古村以蜂窝石建成的“三间两厢”式房屋而著名,那么巨沱则以典型河畔乡村的法越风格合璧建筑呈现于世。这种房屋村里人叫做“洋房”,其设计颇为奇特:两层楼房、阳台,屋顶却翘弯像祠亭。黄金时期多达数百栋,现在只剩50栋左右。此外,村里还保留着瓦顶砖院的三间式古屋。

武文申大爷说:“奇怪的是,古典法式与农业居民的传统建筑风格并不对立,反而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越南任何其他村庄的风格”。

沿着从村祠亭到各小巷的道路,人们很容易看出鱼骨式布局,还保留着一些侧铺砖路和巷门。老人回忆说,旧时每天21点巷门上锁,巡逻队轮流值班,以维持治安,防备盗贼。

郑氏家族后裔郑基老师说:“巨沱人杰地灵,具有好学传统,不少人功成名就。迄今,村民子弟继承先辈的传统勤奋读书,奋发图强,不失为世代书香。”

民间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巨沱酱、曲水茄”,意为巨沱做的豆酱很好吃,曲溪产茄子很有名。如今,不仅豆酱业,粉丝业也很出名。


 
报道/庆龙  功达  丰秋
译/月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