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屈氏海莺——为弱势群体的医生

屈氏海莺医生把自己的爱心献给社会弱势人群。10多年来,以她为首的“社区发展创意支持中心”(SCDI)同40多个省市的社区合作组开展了许多社区卫生活动,致力于对弱势人群的帮助。 “假如路边树下躺着一个人,你会看见过路人的不同态度,有的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有的表示关心但不知所措,有的怕是吸毒者而报警,屈医生却走近那人了解他是谁,从哪儿来,需要什么:牛奶,急救药还是治病……” 屈医生的一位老同事这样向我讲述她的为人。

屈医生每个月只在越南工作一周,经过多次联系我们才有机会采访她。她介绍了自己投入当时在越南还相当新颖的公共保健活动的想法:“一个临床医生只能给单个病人治病,而一个好的公共保健计划,好的政策可以挽救不少人的生命,改善不少人的生活。因此,我决定离开医院,参与美国一个非政府组织的保健活动,服务对象是越南老挝柬埔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


屈氏海莺医生。 图/ SCDI资料

2016年在河内召开的关于性欲、健康与社会—受害人还是犯罪人:越南解决性暴力问题的体制和文化障碍第三次国家会议。与会的屈氏海莺医生(红衣)。本报记者 阮强 摄

屈医生在越南当前艾滋病流行情况及相关问题(医疗卫生、社会、权利、法律)2016年艾滋病论坛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图/ SCDI资料

屈医生(右一)出席艾滋病和疟疾防治国际论坛。图/ Yuki Kato

屈医生在艾滋病和疟疾防治国际论坛发言。图/SCDI资料

屈医生出席201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理事机构在日内瓦召开的从公共卫生角度处理世界毒品问题会议。 图/ Eric Bridiers Geneva

屈医生在办公室讨论工作。  本报记者 阮越强  摄

屈医生(右一)出席第三次性欲、健康与社会国家会议。本报记者 阮越强 摄

2001年,她的团队在艾滋病防治国家计划评估竞标中胜出。从此,她开始同被社会歧视的艾滋病患者、吸毒者、卖淫者接触。“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第一次真正明白被社会歧视的含义,而过去我只顾做个模范公民就好了。” 

她的团队吸收了曾经迷入歧途的人们,组织广泛的网络,帮助艾滋病患者消除恐惧,应对歧视,获取抗艾滋病药(ARV)保住生命,还获得传授预防胎儿传染知识。给艾滋病高危人群提高预防意识。同时,她经常给越南政府提供对吸毒者政策咨询。凭借她的贡献,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9年全球青年领袖”。

2010年,她成立“社区发展创意支持中心”(缩写SCDI),这是非营利、非政府组织,其职能是为社会不幸人群创造条件,让其有着一般人的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近,该中心和“黑夜的黎明”团队联手为性劳动者(SCDI对卖淫女性的称谓)开办了名为“我的身体,我的权利”(My Body,MyRights)学习班,设置12个课程:珍重我身,艾滋病基本知识,安全防护等。SCDI还给40个省市的社区合作组提供经费和技术,以帮助吸毒者、同性恋者、变性人及其家属子女,出狱犯人、孤儿等。

此前的2007年,屈医生创办了“艾滋病防治合作民事社会论坛”(VCSPA简称艾滋病论坛),其成员是分布全国的400多个公共组织,包括吸毒者、卖淫者、艾滋病患者、同性恋者、变性者等。在一年一度的论坛上,境遇相同的人们欢聚一堂,畅所欲言。“我们汇聚一起,有说有笑有哭,感到很幸福。大家表示来到论坛就是回到共同的家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屈医生说。



屈医生同 共公团队和法国专家团考察河内“保护未来”项目建设场地。图/SCDI资料

屈医生(左一)参加艾滋病论坛成员的婚礼。 图/SCDI资料

屈医生在实地考察时与同事和儿童合影。图/SCDI资料

屈医生2016年在宁平省举行的艾滋病论坛见面会合影留念。 图/ SCDI 资料

借助默默无闻的活动,她和SCDI改变了越南数以千计的弱势人群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自信,用各自不同的方法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丰硕的成果给她增添了正能量,尽管一头黑发已经点上白霜,但她依然不知疲倦地工作。接受我们的采访后,她又准备上路,赶往越南-柬埔寨边境地区,给常年在深山密林干活的人们展开防疟工作。
 
文/草薇     图/越强   SCDI资料

文/草薇 图/越强 SCDI资料

阮文辉副教授对博物馆陈列的革命

阮文辉副教授对博物馆陈列的“革命”

多年来,越南民族学博物馆一直是越南吸引观众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被国际旅游网评选为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博物馆之一。为了取得今天的成就,近三十年前,有一位先驱者掀起了一场博物馆活动的革命。他就是越南民族学博物馆馆长阮文辉副教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