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南江新貌

广南省南江县达博兴乡少数民族戈都族的《奉天舞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长山山脉探索本地的风土人情和悠久传统文化。
达博兴乡巴荣村老人朗侬回忆,十年前,南江县很穷。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所属国际开发救助组织(FIDR)的资助下,戈都族恢复了织锦业,同时发展旅游业,乡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与十年前相比,全乡只有4名妇女会织造土锦,而今成立了合作社,社员40多人。产品种类丰富,除了纺织品还有玲珑剔透的工艺品,受到外国游客的喜爱。


巴徐村戈都族少女迎接游客。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巴徐村健壮的戈都族小伙子。本报记者 清和 摄

男女青年表演戈都族舞蹈。本报记者 清和 摄

俊男倩女舞姿翩跹。 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巴徐村文艺团敲鼓迎接游客。本报记者 清和 摄

游客与巴徐村文艺团合影留念。本报记者 清和 摄

戈都族少女与游客合影。本报记者 清和 摄

2016年,该乡成立旅游合作社。乡亲们整饬屋子、村庄,迎接游客。每村以其特长参与旅游服务链,如巴拉村专营山珍野味供应美食;巴荣村表演舂米、诱捕鸟兽器具、编织背篼等活动;约拉村表演织造土锦;巴徐村表演戈都族舞蹈等。

特别的是,戈都族把旅游与社区文化活动相结合。自从参加社区旅游模式,居民的生活变得朝气勃勃。现在除了日常活动,他们还为游客提供饮食、住宿、导游等服务,让游客充分领略戈都族饶有兴味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

 

巴荣村少女向游客赠送礼物。本报记者 清和 摄

2018年,日本国际开发救助组织(FIDR)驻越首席代表Nobuko Otsuki女士探访南江县达博兴乡。本报记者 清和 摄

游客体验舂米动作。本报记者 清和 摄

游客参观巴荣村戈都族的传统生活。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巴荣村蓉浓老人编织背篼。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南江县戈都人的淳朴之美。本报记者 清和 摄

游客在若拉村参观织锦。本报记者 清和 摄

达博兴乡巴味村胡根老人被视为南江戈都族人传统音乐的 “活宝”。本报记者 清和 摄

胡根老人向游客夸耀用野猪牙做的项圈。本报记者 清和 摄

游客参观戈都族人的产品。本报记者 清和 摄

游客在公房品尝戈都族的传统菜肴。本报记者 清和 摄

31岁的戈都族博刘商被选为合作社主任,负责全乡的旅游服务安排。游客来到达博兴乡,先去巴荣村参观居民的日常生活,之后去巴徐村观看叫做“昆屋”(Guol)的公房和戈都族舞蹈表演,中午在巴拉村公房休息并品尝戈都族的传统菜肴,最后去若拉村参观织锦业。这种独特的一日游模式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尤其是日本、韩国游客。

南江县发展旅游业既可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又能保护民族的文化特色。

 

南江是广南省的山区县,位于长山山脉,西傍老挝,距岘港市西南70公里,广南省三旗市西北120公里,居住着戈都、威、达呤等族,其中戈都族占60%。南江风景优美、山水如画。少数民族居民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悠久的文化特色。


报道/清和

报道/清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