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祠风筝比赛
太平省武舒县双安乡贵山村笛祠风筝比赛聚集全国各地数千名参赛者争奇斗艳。
风筝比赛旨在缅怀蓝山起义才气将军丁礼。义军驻扎在河静省松岭山垦荒种粮时,他指导士兵制作风筝,系着不同大小的笛子放上天空。 |
据史料记载,笛祠供奉光淑太后吴氏玉瑶(1421-1496)和黎朝丁礼、丁葡、丁烈等三位国公。吴氏玉瑶太后是国公丁礼外孙女,黎太宗皇帝妃子,黎朝最聪慧英明的黎圣宗皇帝的生母。
国公丁礼去世后,为了缅怀他昔日经常让士兵放带笛风筝以减轻打仗和种田的劳累,子孙后代每年举行笛筝比赛。
封建时期,笛祠风筝比赛被定为国家典礼,朝廷和各地官员必须到场。赛前的祭祀仪式具有重要意义,旨在祈福消灾,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比赛最热闹的是房费风筝。各参赛队来自太平、南定、兴安、河内、太原、广宁、芹苴等省市的风筝俱乐部。
世代以来,比赛规则古今一辙。组委会在赛场竖立相距50厘米的两根竹竿,竿梢各系一把锋利的镰刀。号令鼓声响起,参赛者从两根竹竿中间将风筝放飞,若风筝线碰到镰刀断掉就被淘汰。比赛最后一天,放飞成功的风筝获奖。
目前,河内、南定、太平、海防、兴安都设立传统笛筝俱乐部,聚集着风筝爱好者。河内风筝俱乐部有近4000名成员。最年轻的16岁,年纪最大的82岁。 |
报道/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