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上午,越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书记在越共中央驻地召开会议,讨论越共十三届十一中全会的决议,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关于组织机构和各级行政单位调整工作的结论实施情况并提出遇见。苏林总书记主持会议。
在中央组织部的综合报告和对各中央直属党委、省委、市委实施进度和实际情况的跟踪掌握,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对所取得的若干成果表示赞同和基于认可,包括:
自越共十三届十一中全会后,按照党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关于推进省级、乡级并入、行政区划调整以及两级地方政府组织工作的主张与方向,政府党委、国会方位、祖国阵线党委、中央各团体以及党中央各机关已迅速开展研究、提出建议,并根据权限及时颁布相关指导性文件和实施指导,具体化任务内容;同时与各相关机构、单位、地方密切协作,及时参与指导与调整方案,确保紧跟党中央的方针指示、要求与进度,为实施过程创造有利条件,掌握实际情况及实施成效。
对中央组织部、政府党委、国会党委、祖国阵线党委、中央团体以及各省、市委等单位已主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保障了质量与进度要求的完成给予表扬。
各地方已主动更新各主张与方向,紧跟上级有关部门的进度与要求,积极开展实施,认真准备各级行政单位调整合并的方案。在制定方案过程中,拟合并地区之间密切配合,严格按照程序、手续进行操作,确保按规定进度推进。
截至目前,关于省级和乡级行政区划调整合并的方案人民群众意见征集工作已完成,平均赞同率约达96%。全国范围内的县级、乡级以及省级人民议会均已通过相应方案的决议,赞同率达到100%。
根据各地方提交的方案汇总结果显示:
关于乡级行政单位的数量,预计在调整合并后,全国的乡级单位将由10035个减少至约3320个(相当于减少66.91%)。其中,减少比例最高的地方达76.05%,最低的为60%。
会议场景。图自越通社关于地方党组织方面,预计省级将减少29个省、市级党委组织(由63个减至34个);减少260多个直属省级党委的机关、单位;终止694个县级党委组织以及4160多个直属县级党委的机关、单位的运作。同时将新成立约3320个乡级党委组织(包括2595个乡、713个坊、特区),并最多设立10660个直属乡级党委的机关、单位。
关于省级和乡级干部、公务员数量(包括党群机关和政府机关),预计合并后:省级将减少约18440个干部、公务员编制,相较于2022年获批的编制人数;乡级(乡、坊、特区)减少约110780个编制人员,相较于2022年县级与乡级总编制人数;全国范围内将终止约120500名乡级非专职人员的工作安排。
根据对越南祖国阵线机构、政治社会组织以及党和国家委托任务的群众团体(中央、省级和乡级)进行整合、精简机构的方案,预计调整后,祖国阵线和各群众组织的组织架构将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基层,初步克服了职能、任务重叠以及组织结构“倒金字塔”的现象。
关于组织机构,预计中央级将减少90个司级单位,省级减少344个厅级单位,减少1235个省内科级单位;对于由党和国家委托任务的群众团体内部机构从284个精简至215个(减少43%)。同时,调动约22350个编制岗位从县级转移至乡级,助力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推行和加强向基层、社区方向的工作重心。
总体来看,领导、指导工作同步、坚决展开。政治局、书记处及时提出具体方针和任务,各级党委和职能机关依据权限已全面出台指导文件和实施细则,为地方组织实施提供了良好法律框架。宣传、贯彻工作广泛而一致地推进,提高了政治体系内的认知和统一意志,赢得了广大干部、党员和各阶层人民对机构、行政单位调整与两级地方政权模式的高度支持和凝聚广泛共识。
调整过程及取得的初步成果有效保障了以下目标的实现:基本完善从中央到基层的政治系统组织架构;推动行政改革,提高管理效能;精简机构、节约预算开支;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安全保障创造新空间;在规划和基础设施发展方面实现突破;提升国家地位,大力引进高科技和投资。
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基本同意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与意见。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党组织以最高决心,集中力量按照党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结论、计划与指导开展实施各项任务和解决方案,确保完成所提出的各项既定目标。
其中,要求各级党委、中央和地方各机关单位继续领导、指导基层党组织及其上级党组织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为省级的党代表大会做准备,确保按照政治局第45-CT/TW号指示中所提出的要求和进度。
同时,中央书记处要求各级党委、中央和地方各机关单位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关心因机构调整受影响的干部、公务员、职工,严格依规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宣传和群众动员工作,主动及时处理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有效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大力推动科技应用、数字化转型、资料数字化等的第57-NQ/TW号决议,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此外,各单位还需集中精力领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实现既定目标;平衡财政预算,合理安排资金,及时支付与机构调整相关的制度性政策补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