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会安的游客,除了痴迷这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镇之美外,还对古屋上奇异而神秘的建筑细节感到好奇,那就是“门眼”,历来对它有多种解释,其中有的观点认为这是古代祭祀“门神”信仰的表现。
来到会安的游客,除了痴迷这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镇之美外,还对古屋上奇异而神秘的建筑细节感到好奇,那就是“门眼”,历来对它有多种解释,其中有的观点认为这是古代祭祀“门神”信仰的表现。
门眼是房屋正门框上两侧对称的装饰物。据会安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统计,全镇现有200多种不同样式的门眼,形状设计各有千秋,如圆形、八角形、六角形、方形、扁半球形等。每个门眼都由眼心和眼眶两个部分组成,眼心通常饰有黑白两仪、花蕊、篆书、福字、寿字等,眼眶饰有六瓣或八瓣菊花、菩提叶、八卦、回文、蛟龙、五只蝙蝠环绕福字等。
会安数百座古屋约有200多种样式不同的门眼。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对于会安的门眼现有多种不同的解释,许多研究者认为,门眼可能从17-18世纪中国人来到会安商港做生意时开始出现。
会安文化研究者冯晋东表示,装饰门眼是遵循万物有灵论祭祀门神习俗逐步演变的产物。祭祀门神的文化由来到会安定居经商的华人引入,依照风水易经的规则而变化多样,有的门眼按照屋主的生辰八字来设计。
除了上述解释外,也有人认为,由于过去会安是一个繁华的商港,船只往来频繁,会安人模仿世界各地水上居民的习俗,在船头两侧画上眼睛,希望神明引导船只顺利度过风暴,从此,“门眼”也被用来装饰房屋,具有类似的含义。
会安古镇著名标志性建筑物来远桥的门眼。本报记者 清和 摄
不管如何解释,在多代会安人的心目中,门眼始终被视为守护房屋的神眼,不仅具有激浊扬清、辨别是非善恶的作用,而且还体现对富裕幸福生活的渴望和避免厄运缠身的愿望,防止邪灵入宅、破坏家庭、生意失败等。
今日的会安有许多饰有门眼的古屋,如君胜、晋记、德安和位于陈富街87号的等,其中君胜是最美古屋之一,圆形的门眼呈菊花形,装饰着美丽的红彩带布。
除了祭祀门神习俗的解释外,也有人认为门眼源于昔日会安人画船眼的习俗。本报记者 清和 摄
历尽风雨沧桑和社会变迁,今天会安古镇仍然保留着怀河畔遗产都市的独特价值,其中包括独特的门眼信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