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成摄影师镜头中的平顺风土人情 20/02/2017 阮友成摄影师题为“平顺—我的家乡”影展在平顺省Pandanus度假区举行,展示从其影集200多幅照片精选的50幅艺术照,向观众推介热情好客、旅游潜力巨大的平顺。 “平顺—我的家乡”影集是阮友成作为越通社和越南画报记者从业30多年的成果。在他的镜头下,平顺尽显特色文化之美,引导观众返回上世纪80—90年代,翻山越岭,渡过拉俄江,倾听关于克荷族妇女的故事,观看至今已荡然无存的德灵、丁灵一带的野象群和尼角飞沙丘。 “平顺—我的家乡”图片展开幕剪彩仪式。 阮友成摄影师(右)向观众介绍作品。 图片展推介平顺的风土人情和潜力旅游潜力。 观众留言。 “友成的图片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向观众和摄影爱好者推介平顺家乡秀美独特的风光。” ( 越南摄影师协会主席武庆) 阮友成透露:“我影集的三分之一已成为历史,就是说如今已荡然无存,如尼角茂盛葱郁的椰林,美不胜收的沙丘,红丘、更山等。通过图片展,我希望政府、管理人士、企业家和本地居民携手保护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历史的空间。” “平顺—我的家乡”图片展的若干作品: 打网捕鱼。 箩筐船队。 海洋画景。 巴尼教占族人的扫墓节。 战争遗迹。 躲避野像屋。 征服野像。 沙丘。 昔日红丘。 昔日潘切街道的椰子行道树。 准备出海。 拉网。 黄昏戏浪。 风的游戏。 撒网。 融入 大自然。 “友成的图片体现艺术家的审美观和记者贴近生活的敏感性。观赏作品,观众感受到作者的深刻感情。” (越通社原社长陈梅享) 报道/本报记者金芳
友成摄影师镜头中的平顺风土人情 20/02/2017 阮友成摄影师题为“平顺—我的家乡”影展在平顺省Pandanus度假区举行,展示从其影集200多幅照片精选的50幅艺术照,向观众推介热情好客、旅游潜力巨大的平顺。 “平顺—我的家乡”影集是阮友成作为越通社和越南画报记者从业30多年的成果。在他的镜头下,平顺尽显特色文化之美,引导观众返回上世纪80—90年代,翻山越岭,渡过拉俄江,倾听关于克荷族妇女的故事,观看至今已荡然无存的德灵、丁灵一带的野象群和尼角飞沙丘。 “平顺—我的家乡”图片展开幕剪彩仪式。 阮友成摄影师(右)向观众介绍作品。 图片展推介平顺的风土人情和潜力旅游潜力。 观众留言。 “友成的图片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向观众和摄影爱好者推介平顺家乡秀美独特的风光。” ( 越南摄影师协会主席武庆) 阮友成透露:“我影集的三分之一已成为历史,就是说如今已荡然无存,如尼角茂盛葱郁的椰林,美不胜收的沙丘,红丘、更山等。通过图片展,我希望政府、管理人士、企业家和本地居民携手保护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历史的空间。” “平顺—我的家乡”图片展的若干作品: 打网捕鱼。 箩筐船队。 海洋画景。 巴尼教占族人的扫墓节。 战争遗迹。 躲避野像屋。 征服野像。 沙丘。 昔日红丘。 昔日潘切街道的椰子行道树。 准备出海。 拉网。 黄昏戏浪。 风的游戏。 撒网。 融入 大自然。 “友成的图片体现艺术家的审美观和记者贴近生活的敏感性。观赏作品,观众感受到作者的深刻感情。” (越通社原社长陈梅享) 报道/本报记者金芳
阮友成摄影师题为“平顺—我的家乡”影展在平顺省Pandanus度假区举行,展示从其影集200多幅照片精选的50幅艺术照,向观众推介热情好客、旅游潜力巨大的平顺。 “平顺—我的家乡”影集是阮友成作为越通社和越南画报记者从业30多年的成果。在他的镜头下,平顺尽显特色文化之美,引导观众返回上世纪80—90年代,翻山越岭,渡过拉俄江,倾听关于克荷族妇女的故事,观看至今已荡然无存的德灵、丁灵一带的野象群和尼角飞沙丘。 “平顺—我的家乡”图片展开幕剪彩仪式。 阮友成摄影师(右)向观众介绍作品。 图片展推介平顺的风土人情和潜力旅游潜力。 观众留言。 “友成的图片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向观众和摄影爱好者推介平顺家乡秀美独特的风光。” ( 越南摄影师协会主席武庆) 阮友成透露:“我影集的三分之一已成为历史,就是说如今已荡然无存,如尼角茂盛葱郁的椰林,美不胜收的沙丘,红丘、更山等。通过图片展,我希望政府、管理人士、企业家和本地居民携手保护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历史的空间。” “平顺—我的家乡”图片展的若干作品: 打网捕鱼。 箩筐船队。 海洋画景。 巴尼教占族人的扫墓节。 战争遗迹。 躲避野像屋。 征服野像。 沙丘。 昔日红丘。 昔日潘切街道的椰子行道树。 准备出海。 拉网。 黄昏戏浪。 风的游戏。 撒网。 融入 大自然。 “友成的图片体现艺术家的审美观和记者贴近生活的敏感性。观赏作品,观众感受到作者的深刻感情。” (越通社原社长陈梅享) 报道/本报记者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