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河内公约》:保护妇女和儿童免受网络侵害

越南外交部与公安部26日同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联合举行高级别政策座谈会,聚焦 “保护妇女和儿童免受网络侵害,推动全球合作,共建安全、以人为本的数字空间”主题。

在《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即《河内公约》)开放签署仪式框架内,越南外交部与公安部26日同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联合举行高级别政策座谈会,聚焦 “保护妇女和儿童免受网络侵害,推动全球合作,共建安全、以人为本的数字空间”主题。

网络犯罪的受害者,尤其是妇女和女孩,常遭受严重的心理、社会乃至经济创伤;而犯罪分子则利用法律保护体系的漏洞以及网络传播的便利,肆意行恶而不受惩处。未经同意传播私密影像,正成为一种普遍且危害深远的网络性别暴力形式。

英国互联网安全中心代表大卫·赖特指出,《河内公约》的诞生是促进国际合作、应对网络犯罪的全球性解决方案。特别是在保护儿童网络安全方面,该公约的内容具有突破性,增添了许多国际公约尚未涵盖的新规定。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在保护儿童免受网络侵害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不仅注重事后保护,更强调事前预防。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第16条明确规定:未经许可故意传播私密影像属于刑事犯罪行为,这一条款是保护隐私权与人类尊严的重要里程碑。

越南卫生部副部长阮知识表示,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儿童而言,网络世界为他们带来学习、交流与创新的巨大机遇,但同时也潜藏诸多风险。

多年来,越南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儿童网络安全的保护。相关法律体系不断完善,陆续颁布了《儿童法》、《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安全法》、《个人数据保护法》等重要法规。政府和政府总理还颁布了多项法令、决定与跨部门协调配合制度,推动实施《2021—2030年国家儿童行动计划》,以及《2021—2025年儿童网络安全与创造性互动保护与支持计划》,以落实国际法律文件与东盟宣言。

越南特别重视将传播教育与数字能力提升作为儿童保护的重要支柱。因此,政府广泛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覆盖干部、教师、家长及儿童群体,帮助他们识别风险、文明上网并掌握自我保护方法。诸如“携手共建安全网络”、“数字疫苗”、“学生与网络安全”等奖项与活动,不仅普及知识,更传播了尊重、包容的人文网络文化,共同营造让儿童得以安全成长、被倾听和被尊重的网络环境。

此外,越南已建立“儿童网络保护与应急响应网络”、“儿童网络保护俱乐部”,并将各类举报渠道与全国儿童保护热线111号系统对接,以便及时接收和处理相关案件。各机关、组织加强跨部门协作,预防、调查并严肃处理网络暴力与侵害行为,同时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安全上网知识、发布指导手册、举办研讨会和创意比赛,提升公众、家长和儿童的意识和能力。

公安部及网络安全专门力量也采取多项技术与专业措施,主动发现、阻断并严惩危害儿童网络安全的行为。各通信、互联网及社交媒体企业被要求履行社会责任,防止有害信息传播,共同打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越南始终将国际合作视为保护儿童网络安全的重要支柱。相关机构与国际执法机关及组织(尤其是国际刑警组织)保持常态合作,在培训、经验分享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密切配合。越南积极推动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同时与在越国际组织开展务实协作,共同为构建全球网络安全环境贡献力量。

与会代表指出,网络犯罪利用司法管辖界限、匿名技术及数字工具的快速发展来规避追踪和惩罚。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无论其数字化水平如何。鉴于网络犯罪的跨国性与复杂性,国际合作在预防、侦查和惩治网络犯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保护妇女和儿童免受网络侵害,既是法律与政策的任务,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本次研讨会为专家、管理者与社会组织提供了重要平台,共同探讨政策建议,完善有关网络安全、性别平等与儿童保护的法律框架。同时,呼吁科技企业与公众增强责任意识,政府机关、社会组织、科技企业与公民携手行动,共同营造安全、文明、包容的网络空间。

在研讨会上,代表们还分享了许多国际经验与具体做法,就删除不良信息和私密影像、净化网络环境等提出了务实建议。(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