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黄方东的素描画

曾经参加抗美抗法两场战争的黄方东画家走过了很多战场,参加了多场战斗,以栩栩如生的素描画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迄今,他的画作数量超过2万幅,成为了无价的史料库。
黄方东画家真名为黄功眼,1925年在嘉定(今胡志明市)平和乡出生。1945年嘉定美术实践学校毕业后,他参加抗法战争(1945-1954)。奠边府大捷(1954年)后,他赴北方在河内美术高等校雕塑系就读(1957-1963),1957年成为越南美术会会员。

黄方东从学生时代就崭露绘画天赋,其作品给老师和学友留下深刻印象。不少作品曾参加国内外许多画展,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迄今,黄方东画家的画作数量超过2万幅,成为了无价的史料库。


黄方东画家及夫人重访昔日战场。图/资料


黄方东画家(左二)在胡志明市美术博物馆举行的“黄方东-一生献给艺术”图展。黎明  摄
 
当南部总起义爆发时,黄方东到朔庄投身革命。1971年,他担任解放阵线绘画处处长,既对年轻画家进行培训又参加战斗,培养出不少为革命服务的知名画家。

在南方战场工作期间,他目睹多场激烈战斗,伤亡重大,战友浴血奋战的景象。黄方东把这一切画在了白纸上。

一支AK冲锋枪和一套自制绘画工具带在身边,黄方东在东南部、西南部各条战线纵横驰骋,随时随地挥毫写生。他说:“我对所走过的每个地方、所见过的每个人都欠了债,仿佛濒临末日似的。”

黄方东画家以素描笔法真实生动勾勒出生活和战争的场景。每个画面,每个人物都会强有力地吸引观众的眼球,使他们产生亲临其境之感。在空闲时他选出一些素描改绘成水彩画或油画。《邑北之战》(1963年)、《平野之战》(1965年)、《Y字桥之战》(1968年)、《Junction City之战》 (1967年)等巨画就是这样问世的。

黄方东当年画下的大场面乃至解放军、女联络员、英雄母亲等人物都成为了国家革命美术宝库的瑰宝。陈白藤研究家评价说:“黄方东的画作数量极多,从素描到布局严谨的绘画约为2万幅。这个数字本身就很有说服力,这是他一生孜孜不倦地绘画,献给历史和艺术的无价之宝。”

《邑北之战》、《平野之战 》、《罗牙之战》等三个作品2007年得到国家奖。这是黄画家绘画生涯中最重要的奖赏。


黄方东画家的若干作品:
 

2007年得到国家奖的《平野之战-1965年》。本报记者  黎明  摄


2007年得到国家奖的《罗牙之战 -1946年》。本报记者  黎明  摄


《作战计划》。本报记者  黎明  摄


《越过大禄独木桥》(1963年9月15日于广南省)。本报记者  黎明  摄


《在前线进行的手术》(1967年)。本报记者  黎明  摄


《Y字桥之战》(1968年)。本报记者  黎明  摄


《禄宁解放之日》(1973年)。本报记者  黎明  摄


《禄晋乡游击队员》(1973年4月14日于禄宁)。本报记者  黎明  摄


《禄宁解放之日的禄溪畔》(1973年)。本报记者  黎明  摄
 

2006年,名为《黄方东:战争与和平视角》的177页英越双语精选画集在美国正式发行。这是对画家70年创作生涯特具意义的精神礼品和小小的感恩。

如今黄老已经90岁了,但其丹青情结不减当年。他每天都在画室工作,孜孜不倦地重绘以前所画的素描,既是一份工作又是一种乐趣。日前我们拜访黄老受到他的盛情接待,他还特意为我们画肖像作为送礼,让我们感到莫大的幸福。

谈及绘画事业,他有所歉疚地说:“我一直想画同胞们和战士们日夜守护祖国海洋海岛的画集,只怕老天不从人意啊!


文/山义    图/黎明

文/山义 图/黎明

《木偶之影》为越南戏剧带来一股新风

《木偶之影》为越南戏剧带来一股新风

在被越南剧院选用之前,武黄花的剧本《木偶之影》曾入列澳大利亚悉尼剧院2023年年度帕特里克·怀特剧本奖提名的5个剧本之一。《木偶之影》获得第二名,其质量受到悉尼剧院专业委员会的高度赞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