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胡志明市--2025年展望

胡志明市必须重拾全国第一位,这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目标。市政府和人民下决心实行思维革新,以求突破,秉持的是“敢试、敢干、敢拼”六字方针,而不仰赖“乞求——颁赐”机制。这是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志明市委书记丁罗升就“胡志明市新都市区建设目标——2025年展望”的主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肯定的。


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志明市委书记丁罗升接受记者采访。本报记者 金芳 摄

记者:根据政府总理批准的《胡志明市至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2025年展望》决定,本市将采取集中和多极发展模式。请您谈谈怎样付诸实现?

丁书记:根据上述决定,胡志明市将采取集中和多极发展模式。核心区是15公里半径的市内区和4极。具体地说是综合性中心,包括第一郡、第三郡、第四郡一部分、平盛郡、守添新都市区;其余4个都市在四方。本市的发展以东、南两个朝海方向为主,西北和正西、西南两个方向为辅。

胡志明市发展构思早在1998年就形成了,但除了南面外,其余方向尚未形成都市核心,也没有载客量大的公共交通,如地铁系统等。这是当务之急。城市的发展应该高密度集中在各核心区,以节省土地,减少自然环境的收缩。

我们注重加强跨域连接,办法是发展向外交通干线,拓宽门户地区,以加紧与周边省的连接。与此同时,本市和中央各部委联合制定特殊机制,以便挖掘城市和南部重点经济区(胡志明市、西宁、平福、平阳、同奈、巴地-头顿、隆安、前江8省市)的潜力和优势。



胡志明市标志性建筑物圣母教堂于1877年动工,1880年竣工。本报记者 金芳 摄

记者: 预计2025年胡志明市人口约有1000万人,并成为世界级“超级都市”。本市会采取什么政策,做好居民的社会保障?

丁书记:本市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10%和0.6%,但占全国国内总产值和国家预算分别为23%和30%,外国直接投资占全国的20%。

取得以上成就,重要原因在于落实好社会福利政策。市党部发挥既得成果和经验,克服弱点,建立同步、高效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加快发展经济社会;鼓励各经济成分、各类型企业大力发展经营生产,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高各类保险质量,继续有效落实扶贫计划。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经济结合于环保、扶贫、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我们继续通过动员社会各类资金,以落实好对革命有功人士的优抚政策及社会救济政策。



升级改造交通系统使胡志明市面貌脱胎换骨。本报记者 通海 摄

记者: 现在和未来的新都市区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将有哪些影响?

丁书记: 新都市区的问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它们为市民提供住宅、就业和文化活动,弥补现有市区的不足,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质量。其发展内涵各有不同,因地而异。在城市的各发展方向形成各自的核心,串联起来成为一条核心链。这正是本市完整的平面总体规划。

新都市区是本市经济结构转变的关键,比如:守添区将是金融、贸易、服务中心;西北区是教育、医疗卫生、高附加值绿色工业中心;第九郡是高科技工业中心;协福是涉及海运的工业、服务中心等等。

新都市区是本市相比周边各省在经济活动更有竞争优势的物质空间,可以逐步减少造成污染的和来料加工的工业部门,以领先的态势吸收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投资。



富美兴都市区。本报记者 金芳 摄

记者: 胡志明市将采取哪些优先政策,让本市始终是富有魅力的投资地?

丁书记: 胡志明市是我国最早迎来世界,特别是东盟各国的投资巨浪的城市之一。为此,长期以来一直雷厉风行地大搞行政改革,为招商引资献出一臂之力,今后更会覆盖一切领域,务期建设专业、民主、现代、活跃、高效、无条件服务人民的电子政府;创建便利、透明、平等、开放的经营投资环境,以增强本市的竞争力。市政府为企业界出台的排忧解难、刺激消费、互联互通等政策,卓有成效地发扬了本市的优势,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 谢谢!

 

胡志明市第二郡守添新都市区规划空间一角。图/资料
 
文/阮武成达 图/金芳

文/阮武成达 图/金芳

乌占寺拜月节前夕

乌占寺拜月节前夕

在拜月节(高棉语称欧姆波Ok om bok)前夕,朔庄省五叉口镇永贵乡永青邑高棉族人聚集在乌占寺制造或修理龙舟(Ngo),并练习竞技,准备参加年度传统龙舟赛。 

Top